●邓锁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红河州生态优良,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具有旅游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全力打造旅居生活地,推动“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多元的文旅项目,建设幸福旅居生活目的地,可有效推动红河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加强旅居红河的品牌建设,提高旅居吸引力
旅居品牌形象IP建设在互联网时代极其重要,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文化标识。红河州应不断加强对旅居红河的IP建设,打造鲜明的旅居红河IP形象。一是深入挖掘全州文旅资源,推出各县市经典热门旅游项目,以“三千四百年”的旅游文化IP为牵引,带动提升其他县域旅游项目的知名度。二是加快旅游文化创新,常态化推出具有红河元素的文创产品,讲好红河故事,突出红河特色,以文促旅、以文彰旅,增强旅居红河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深化区域宣传联动,树立旅居红河的整体意识,全州各县(市)之间,要加强内部联系,深化旅游合作,相互宣传各县(市)的旅游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同时,要着力深化与大理、丽江等省内知名景区的旅游合作,增强州市之间旅游的互推互荐,为旅居红河提供合理宣传,精准引流。四是扩大网络宣传空间,全州各融媒体中心要聚焦“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宣传好旅居红河的主题,做到主题统一,内容特色突出。同时,引导州内外知名网红大咖参与宣传,并对网络平台给予一定的流量支持,提高各类网红博主参与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建旅居红河网络宣传生态。
二、打造特色多元的文旅项目,增强旅居体验感
红河州生态资源禀赋好,孕育出了独特山水人文气息,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一是明确各类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主题。聚类成群,打造独特的山川—水泊—洞天体验项目,形成以屏边大围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主题;以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三海”共存,异龙湖、赤瑞湖“两湖”相望为核心的水文主题;以阿庐古洞、白龙洞、燕子洞等溶洞为核心的喀斯特地貌等自然风光类主题,形成集旅研学游于一体的文旅体验项目,增强旅居红河的自然体验。二是创新边疆民族文化体验方式,不断丰富旅居红河的民族文化体验。红河州文化肌理极具特殊性,少数民族文化提供融合基质,儒家礼制强化价值认同,跨境传统拓展交往半径,红色基因锚定精神方向。全州应积极调动各类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各类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以特色区域文化增强旅居红河的文化体验。三是激活文创市场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旅居红河建设。各类文创主体创造的体验项目,是旅居生活最微观的体验,是旅居红河建设最小的单元格。红河州应统筹全州各类文化资源,编辑成册,向旅游市场免费提供红河州各类文化的具体情况,畅通信息获取渠道,为文创提供基础资料支撑,鼓励市场文创主体充分调用各类文化资料,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质量文创项目,不断完善旅居红河现场体验。
三、创建宜居便捷的生活空间,提升旅居幸福感
始于红河山水,归于红河烟火。“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关键在于打造宜居便捷的生活空间,让烟火气息可观可感,让旅客想在红河、爱在红河、愿意留在红河、住在红河。一是加强全州交通体系建设,加快红河州内机场建设通航,完善州内交通体系,提高出入红河州的便捷性。同时,优化提升州内各县市交通体系,不断推进交通工具、管理、服务等升级换代,实现各县市交通互联互通,为全州旅居生活提供出行便捷。二是积极探索旅居红河新模式,聚焦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8大旅居业态,结合全州各县市地域特征,分类打造不同主题的旅居业态,构建旅居红河新模式,打造“一年四季都可旅居,身心都可得到愉悦”红河生活体验。三是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不断健全配套州内各类生活便民设施,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因势利导,完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基本保障类业态,增加生活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旅居红河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需求,让旅居红河的生活更便捷、烟火气更浓、幸福感更高。
作者单位:中共元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