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与实践 2025年09月28日

从抗战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

  ●罗美芬

  80年光阴流转,历史的烽火硝烟虽已散去,但民族记忆深处那段浴血抗战的岁月依然如钟鼓长鸣。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全人类共同铭记的时刻,是和平与正义的伟大庆典。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不仅是对一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而且是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诠释。在这个充满复杂性的时代节点上,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为我们照亮前路。

  抗战历史是一部用血与火书写的教科书。3500余万名军民伤亡、6000余亿美元经济损失背后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危难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伟大史诗。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踏上了长达14年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漫漫长路。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了民族复兴的基石。左权将军殉国时年仅37岁,杨靖宇将军牺牲后胃中只有草根和棉絮,张自忠将军战前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些闪光的名字背后,是一种超越个人生死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第3天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战宣言,到七七事变后发出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战最前线。在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共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人口约1亿人,到战争后期抗击了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80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仅是表达敬意,而且是要传承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和平的珍贵,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才体会最深。抗日战争让我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和平发展的价值。80年后的今天,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再度抬头。珍爱和平,意味着既要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又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二战胜利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种定位既源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汲取,也出于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担当。从《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上中国代表为维护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利益仗义执言,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中国始终坚守公道正义的初心。

  历史的意义在于启迪未来。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节点,而且是一个前瞻的起点。开创未来,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让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民族抗战的经验让我们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和社会凝聚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启示让我们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抗战精神那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以那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要以那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80年过去,卢沟桥的石狮依然肃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进步。从抗战精神到和平发展,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让先烈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让和平的价值深入人心,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既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也是对先烈最高的致敬。

  作者单位: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