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芳 卢秀丽 杨钧寓
周家成 文/图
本报讯 9月20日下午,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文化中国行”红河专场活动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文旅推介、歌舞展演、现场互动等形式,将红河州的非遗瑰宝、文旅资源与文创成果全景呈现,为线上线下观众奉献了一场沉浸式的民族文化盛宴。
作为专场“开篇序章”,红河文旅专题推介精准锚定云南旅游新方向,系统梳理红河文旅产业链脉络。从“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到锡工艺、建水紫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再到“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特色旅游IP,层层递进的讲解让观众快速建立对红河文旅的立体认知,也为后续演出铺垫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随着推介落幕,主题歌舞展演《红河的远方》正式拉开帷幕。开场舞《红河水长流》点燃现场——演员以奔放的肢体语言,模拟红河水奔涌向前的壮阔姿态,衣袂飞扬间尽显红河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将观众带入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世界。
随后,一场场“非遗活态秀”轮番登场,亮点纷呈。哈尼四季生产调《栽秧歌》以悠扬曲调再现古老农耕场景,让观众聆听千年农耕智慧的回响;彝族踩荞舞《踩着云》舞步轻快灵动,仿佛将山间劳作的鲜活画面搬上舞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哈尼族铓鼓舞《山之子》鼓点铿锵有力,雄浑节奏直击人心,尽显哈尼汉子豪情;哈尼族歌曲《撮泥鳅》旋律质朴俏皮,传递出乡间生活的纯真情趣;彝族烟盒舞《西厢坝子一窝雀》上场,演员们手持烟盒击打出清脆的节奏,配合灵动跳跃的舞步,引得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开嗓时,一曲《金鸟银鸟飞起来》高亢清亮,歌声穿透场馆、直抵人心,瞬间点燃全场热情;彝族歌舞《花腰快调》则以热情奔放的表演将氛围再次推向高潮。
展演尾声,全体演员走下舞台,邀请观众共同跳起《大乐作》。欢快的节奏中,演员与观众手拉手、肩并肩,现场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为整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我经常去红河州的建水、元阳旅游,今天才发现红河的民族歌舞这么有感染力。”来自昆明的观众唐永林举着手机全程记录。
此次专场活动还通过“云南卫视”新媒体平台及多位网络达人直播间同步直播,借助舞台表演与多媒体视觉的深度融合,让无法到场的观众也能在“云端”沉浸式感受红河文化。这场兼具观赏性与互动性的文化盛宴,不仅集中释放了红河非遗与文旅的独特魅力,还探索出非遗活态传承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红河“文化强州”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