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普薇
在滇南大地,一场以健康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正深刻改变着红河州的面貌。从环境整治到健康管理,从食品安全到全民健身,红河州以“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如今,站在新的起点,红河州正以第三轮“7个专项行动”为引擎,推动健康县城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前两轮行动成效显著:健康红河底色更亮
自云南省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在第一轮“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进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专项行动中,红河州聚焦环境卫生整治,紧盯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进行集中攻坚,实现了13个县(市)历史性全部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走在全省前列。
在第二轮“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专项行动中,红河州着力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方位筑牢群众健康屏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22年以来,红河州共有8个县(市)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为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示范县市区,其中,蒙自市3次、开远市3次、个旧市2次入围。
环境卫生实现跨越式提升。截至2024年年底,全州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6.78平方米,城市“见缝插绿”让居民推窗见景;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8.3%,细颗粒物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除四害”行动使13县(市)“鼠、蚊、蝇、蟑螂”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C级标准。
健康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截至2024年年底,全州食品生产、流通、餐饮风险分级管理率为97.97%,“明厨亮灶”工程覆盖全州餐饮单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平方米,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群众健身热情持续高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达90.68%和84.93%,“家健康”行动共培树2999户示范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第三轮行动精准发力:七大行动护航全民健康
立足新起点,红河州对标《云南省推进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结合实际细化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责任清单,以更精准的举措回应群众健康需求。
聚焦民生痛点,靶向施策。“饮净水”行动,到2027年,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超98%,农村达83%。开远市率先启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工程,推动城区供水管网向村镇延伸,让安全水流入千家万户。“控噪声”行动,目标建设195个宁静小区,功能区夜间声环境达标率超85%。蒙自市在中高考期间强化噪声管控,为考生筑起“静音屏障”。“防近视”行动,力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通过“学校明亮工程”改善用眼环境,保障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护航“一老一小”,织密健康网。“护老人”行动,到2027年,每个县(市)至少建1所失能照护养老机构,二级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超90%。弥勒市福地社区老年幸福食堂成为示范,让老年人“食有所依”。“约家医”行动,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不低于85%。通过“智能家医服务”和“健康入户”行动,实现慢性病早防早治。
巩固优势领域,打造健康产业。“食安康”行动,食品抽检量达每千人5批次,深化“净餐馆”“管集市”成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强体魄”行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9平方米,经常锻炼人口比例不低于43%。红河州正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强化五大保障:护航行动落地见效
为确保第三轮行动高效推进,红河州构建“五位一体”保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将爱国卫生工作列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州、县联动形成“一盘棋”格局;强化工作保障,将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强化分析研判,通过数据联审机制动态监测指标,及时预警风险;强化督导指导,建立州级牵头部门挂联县(市)机制,每年选派州级专家组开展实地指导,州级每年遴选3个工作突出县城通报表扬;强化宣传引导,融合“旅居红河”品牌,发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参与健康科普,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从环境整治到健康管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红河州以爱国卫生运动为笔,绘就了一幅全民健康的幸福画卷。如今,第三轮“7个专项行动”的号角已吹响,红河州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向着“健康红河”的目标奋力奔跑,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红河篇章更加健康、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