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普薇
本报讯 在红河大地,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车水马龙,电商平台订单如潮,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勾勒出“三农”工作辉煌成就与农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图景。
清晨,蒙自市观音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内人声鼎沸,新鲜的蓝莓、石榴、豆腐等产品琳琅满目,农户和商户忙碌不停。“现在线下市场稳定,线上订单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石榴卖到了全国各地。”正在装箱的农户张国强笑着说。这样的场景在全州各大市场屡见不鲜,农贸市场作为传统交易主阵地,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全州108个农贸市场交易金额达63.36亿元,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动脉”。
电商平台的繁荣,为红河州农产品插上“云翅膀”。通过搭建“一部手机云品荟”红河专区,在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红河九红馆”店铺,上架产品174个,组织电商企业参与“彩云消费券”活动,开展直播带货300余场。“今年石榴的收成比往年好,目前上品果的收购价为每公斤8元至12元。在京东和抖音等平台直播销售,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还显著提高了收入。”蒙自石榴种植户李建明说。这些举措让红河蓝莓、蒙自石榴等“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叫响全国。今年1—8月,全州电商交易总额突破270.59亿元,同比增长23.58%,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农产品交易额达38.73亿元,同比增长42.86%。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提供坚实支撑。目前,红河州13县(市)实现电商示范项目全覆盖,建成州、县、乡、村四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乡(镇)覆盖率达100%。通过“电商+产地仓+快递物流”模式,统仓共配效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配送成本,满足了电商上行需求。
品牌建设同样成果显著。红河州依托“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构建起“果蔬不断四时春”的农业格局。通过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推动“1+13+N”农产品品牌矩阵持续壮大,“绿春四季”“建山见水”“大围百韵”等县域公共品牌逐渐打响,蒙自“红河九红”线下体验店和“九红甄选”小程序上线产品超400款,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从农贸市场的喧嚣到电商平台的繁荣,从特色产业的崛起到科技创新的引领,红河州“三农”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农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红河州正以农业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