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健 文/图
连日来,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5000多亩柑橘迎来了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铺满山坡,枝头缀满了黄澄澄的柑橘,像一盏盏小“灯笼”,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压弯了腰,在林间穿行,一不小心就会来个“碰头彩”。村民们挎着背篓、手持剪刀,正忙着采收柑橘,老汪山村河头小组组长钟开陆则在桥头乡宣传干事李绘霞的指导下,学习用手机拍摄短视频,记录下喜人的丰收场景,并通过自媒体向外界推广本村的柑橘。
老汪山村年平均气温22℃,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有着适合柑橘生长的气候和优质环境。在种植柑橘前,老汪山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后来引进了沃柑、椪柑,主打经济作物就变成了水果。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县农科局悉心的技术培训指导,如今,老汪山村的柑橘口感好,亩产量也达到了4吨左右。
“今年我们老汪山村的柑橘挂果率很高,这片地有20亩左右,产量将近60吨。价格也比往年好,每公斤可以卖到2.5元至3元。”钟开陆说。
柑橘上市后,桥头乡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多措并举扩大柑橘的销量,多次派工作人员到老汪山村走访,实地了解柑橘的产量和销售情况,并积极带领村民借助网络平台销售柑橘。
“今年老汪山村的柑橘大丰收。”桥头乡宣传干事李绘霞介绍,趁着收获时节,深入田间地头,教村民拍摄短视频,把这些新颖的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朋友圈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提高柑橘的销量。
据了解,除了教村民拍摄短视频宣传,桥头乡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提升老汪山村柑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柑橘真正成为老汪山村乡村振兴的致富“小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