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俊 陈绍付
清晨的蒙自,在车流人语的交织中缓缓苏醒。过桥米线的香气氤氲,街道上车辆往来如梭,买菜的老人提着竹篮细挑早鲜,背书包的孩童踩着晨光嬉笑追逐,步履匆匆的上班族奔向各自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晨光中汇入城市的脉络。这座屹立于滇南的中心城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新蜕变,也在日常点滴中,温暖书写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近年来,蒙自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将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从一砖一瓦的基建更新到一街一区的精致治理,从安居工程的暖心保障到产业振兴的发展赋能,持续拓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城乡空间,绘就一幅城兴人和、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基础筑基
畅通发展“大动脉”
铺就团结“同心路”
城市基础设施是凝聚民心的筋骨血脉,更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形纽带。蒙自市坚持系统谋划、全域覆盖,持续推进路网、水网、气网、光网建设,着力打破区域隔阂,拉近各族群众间的距离。
10年间,蒙自市城市建成区从31平方公里拓展至35.9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76.08%,道路总里程达421.8公里,燃气覆盖率超80%,改造排水供水管网700公里。这些数据背后,是各族群众共乘一趟车、同饮一网水、共用一管气的温馨图景,是物理空间的“无缝对接”,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互嵌互融。
如今,在蒙自市的公园和小区里,随处可见各族群众亲切交流的身影。孩子们不分彼此,在校园中共沐阳光、共同成长。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团结友爱、和谐交融的氛围。
焕新宜居
老旧小区“逆生长”
群众共筑“暖心巢”
安居,是民生之要,更是融合之基。蒙自市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民族互嵌互融的重要抓手,让老旧小区焕新颜,让历史街区传承文脉,让保障性住房托举梦想。
近年来,蒙自市聚焦市民居住环境改善、出行条件提升、城市治安强化等领域持续发力,精心打造宜居家园,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民生福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00个、建筑1208栋,惠及住户18092户;棚户区改造签约率达99.37%;建设保障性住房17105套,近5万名群众圆了安居梦。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携手打造美丽家园。有的小区还定期举办邻里节活动,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分享民族美食,邻里情谊在烟火气中日益深厚。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放,阁学街特色风貌初现,尹壮图故居修缮工作有序推进——这些焕发新生的文化地标,不仅承载着各族居民的乡愁记忆,还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互动、文旅融合的“城市会客厅”。“改造后人气旺了,天南地北的朋友常来店里做客,说说笑笑就像一家人。”街区商户的感言道出共同心声。
产城共荣
居业联动固根基
多元发展聚同心
城市发展活力奔涌,民族团结动力澎湃。2024年以来,蒙自市在考虑特殊群体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房地产“金融十六条”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和房地产业优化转型。
2025年,蒙自市实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显著,已协调贷款6.39亿元,完成保交房3060套,烂尾楼整治实现7571户交房、5364 户办证,有力捍卫了群众财产权益。同时,创新推进城镇旅居工程,引导534套存量房转型民宿酒店,打造听蓝半山等旅居示范点,实现房产与旅游消费良性互动。在这些旅居示范群落,各民族游客共赏滇南风情,感受蒙自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在蒙自市创泰文澜原著小区帮女儿带孩子的孙红梅来自吉林省长春市,她感慨道:“在这里生活真好,带孩子便利无忧,‘红管家’服务周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出门也心情舒畅。”提起蒙自,她总有说不完的好。如今,在建设工地上,各民族劳动者共同协作,为蒙自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在社区,各族群众比邻而居、守望相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共建美好家园,以文化的交融互嵌共创幸福生活,将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镌刻在城市发展的年轮中,让发展红利成为全民共享的时代注脚。
善治强基
精织城市治理网
点亮民族团结灯
治理关乎安全之本,更系信任之基。
孙红梅提及的“红管家”,正是蒙自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该市已成功注册“红管家”物业品牌商标,将全市小区划分为157个网格,设立610名网格员和2388名楼栋长。通过“敲百家门”“管百家事”行动,不断增进邻里情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025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在建项目安全检查114次,整改隐患653项;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实现100%销号;完成城镇燃气安检6075户,组织安全演练宣传4场次;高效支用住宅维修资金486.71万元化解民生难题。在治理全过程中,始终秉持一视同仁、公平有序的原则,让城市温度浸润每个角落、温暖每个群体——不同民族群众遇到安全问题时均能获得及时响应,城市治理的成果真正转化为各族群众共享的发展红利。
人文浸润
绿韵满城织锦绣
交融共绘新家园
城市之美,既在山水形胜,又在人文底蕴。近年来,蒙自市锚定“百园城市”建设目标,巧用城市空闲地、废弃地和边角地,持续打造公园绿廊与街角景观,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美”成为各族群众的日常诗意。
文澜公园开放式城市“绿心”,让园内景观与城市肌理自然交融,已成为市民休憩游玩的热门去处。漫步其间,绿树成荫,清风徐来。那些由城市“边角料”蜕变的“绿空间”里,随处可见纳凉闲聊、健身娱乐的市民身影。随着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定型,蒙自市以口袋公园、景观节点为点,以绿道建设为线,以各类公园为面,构建起全域贯通的生态网络,生态、宜居、绿美的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提升。
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6.55%,绿地率达40.64%,174座公园星罗棋布,通站大道绿道、云海花都口袋公园等4个新项目纳入规划,南部半山苗圃(植物园)蓝图初展。
如今,各族群众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还是共建家园的主人翁、共享成果的受益者。“这座城市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市民朴素的话语,道出滇南大地的共同心声。未来,蒙自将继续沿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引的方向,以更高品质的城市发展深化民族交融实践,为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贡献蒙自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蒙自这片土地上绽放得灼灼其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