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8月27日

红河县甲寅镇:

小竹编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

  ●通讯员  许冬梅  

  本报讯  近日,红河县甲寅镇龙普村竹编加工中心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络绎不绝地送来精心编织的竹盒,合作社成员正忙着验收、登记、打包,准备向订购方交付订单。

  甲寅镇龙普村依托传统竹编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竹编全产业链。合作社通过参展、直播等方式开拓市场,目前已与3家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同时,接收订单后采用“订单分配—村民接单—统一收购”机制,按产品类型派发订单,村民依专长承接,合作社统一质检交付。既解决了村民“单打独斗缺销路、谈合同没底气”的难题,又通过标准化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今年以来,已接到竹编订单40余笔,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实现传统手艺向富民产业的华丽转身。挖掘岗位潜能,拓宽就业渠道。

  竹编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龙普村村民实现了“守着家、照顾老小、挣着钱”的美好生活。竹编工匠王秋梅说:“现在合作社订单稳定,每月都能增收1000余元,还能照顾家庭,真是两全其美。”像王秋梅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竹编产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增收渠道,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真正捧起了“致富篮”。此外,合作社还注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定期组织“非遗进村居”、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现代审美设计新款式,让竹编产品从实用农具拓展到装饰摆件、收纳盒等品类。目前,已开展培训活动10期,创新开发80余款竹编工艺品,让传统竹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龙普村不断延伸竹编产业链条,积极探索“竹编+文旅”“竹编+展销”“竹编+电商”等新模式。通过升级改造竹编展销中心,打造集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非遗竹编体验地;不断培养村民直播带货,让传统手艺“触网生金”。同时,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编织技艺。今年以来,累计参加展销会4场次,外出学习2次,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进一步提升了竹编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