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8月27日

屏边县新现镇:

一颗砂仁果 半亩增收田​

  ●记者  肖弈涵  通讯员  白玉和

  “一株砂仁苗,半亩增收田。”在屏边县新现镇田心村的林间地头,连片的砂仁绿意盎然,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管护,脸上洋溢着喜悦。

  田心村地处山区,海拔在1200米至1600米之间,林地资源丰富却长期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结合砂仁喜阴耐湿的生长特性与当地茂密的林地资源,瞄准砂仁“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稳定收益特性,将砂仁种植作为林下经济的主攻方向。“靠山吃山,更要科学吃山。”村党总支书记李树明的话道出了发展思路,通过盘活闲置林地,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既守护了青山绿水,又开辟了增收渠道。​

  如今,这一科学决策已结出硕果,全村砂仁种植户达120户,种植面积扩展至700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2万公斤。马鞍山村民小组韦秀琼是种植大户,种植砂仁面积达28亩,2024年年产值达4万元。一串串饱满的砂仁果,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

  田心村7名村“两委”干部与3名驻村队员组成“助农先锋队”,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技术指导员,分片包户、蹲点指导,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以前凭经验种,现在按技术来。”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技术赋能的力量。为提升种植科学性,村里专门选派骨干力量赴屏边县民族医药科技园参加专项培训,将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回村里,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培训农户200余人次。如今,科学管护、规范采收已成为田心村砂仁种植的“标配”,亩均效益较传统种植效益提升三成以上。​

  砂仁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了群众腰包,还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加入种植队伍,“守着家门能致富”成为现实。村集体通过整合资源、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既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荒山闲地到“绿色银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田心村的实践证明,找准特色产业突破口,就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增收路。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