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7月28日

精准输送稳增收 培训提能强品牌

  ●记者  普薇

  沪滇劳务协作专列呼啸穿行,乘载着红河州务工人员驶向长三角;石屏县大桥乡的农庄里,返乡青年张兮曼正带着村民接待游客。这一“送”一“留”,正是红河州破解就业增收难题的生动实践——既向外精准输送劳动力,又向内深挖县域经济潜力,让“送出去”更稳、“留下来”更暖。

  精准输出:沪滇协作铺就稳岗“高速路”

  “以前找工作全靠自己四处打听,现在政府直接把岗位送到‘家门口’,还组织专车送我们去上班,心里踏实多了。”来自元阳县的外出务工者李伟,在参加完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沪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后,顺利入职上海一家企业,月收入超过6000元。

  红河州人社部门通过念好“送、通、训、严”四字诀,深化沪滇劳务协作,打造劳务输出精准化样本。今年以来,全州已开展沪滇专项招聘活动6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88万个,通过“点对点”包车输送、设立驻沪劳务服务站等方式,保障在沪务工人员权益,让38.79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省外稳定就业。

  “我们不仅送岗位,还送服务。”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哲枫说,通过建立“在沪务工人员动态数据库”,实时跟踪就业状态,提供法律援助、技能提升等后续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下、干得好”。截至目前,省外转移就业达29.5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18万人,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订单培训:产教融合锻造就业“金钥匙”

  “现在疏果一天能赚350~800元不等,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建水县“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成员张丽芬边说边为葡萄修剪枝条。这支由5500余人组成的队伍,每年前往全国各大葡萄产区疏果,实现年人均收入6万余元,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

  红河州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创新“订单式”技能培训模式。建水县依托葡萄产业优势,成立工匠培训基地,引进高校专家开展技能培训,使疏果工日均收入从80元提升至350元,最高能达到800元。泸西县针对绿色能源产业需求,与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铝电解工、叉车司机等工种培训,年内计划培训1000人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课程,学员结业后直接上岗。”云南红河技师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田华介绍,通过“工学一体”模式,学员在培训期间就能接触实际生产流程,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今年上半年,全州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94人次,拨付培训补贴543.67万元,技能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家门兴业:县域经济激活就业“新引擎”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赚到钱。”蒙自市草坝镇村民杨红珍说。她在镇里的“零工驿站”找到了一份农产品分拣的工作,月收入4000余元。

  红河州通过“1246”工作法,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州建成“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13个,引进企业178家,开发务工车间181个,吸纳2.56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元阳县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行“中介引企”模式,成功引进广西德熙纺织厂,提供就业岗位250个。

  “我们不仅提供岗位,还打造生活圈。”王哲枫说,通过建设“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等平台,集成就业服务、生活保障等功能,让务工人员“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便利”。截至目前,全州建成就业“幸福里”社区3个,组织劳动者就业1.12万人次;零工市场及零工驿站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45个,每月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

  归雁筑巢:返乡创业点燃乡村“振兴梦”

  “是创业贷款让我实现了梦想。”河口县“柠檬女神”刘馨尹说。她凭借20万元创业贷款垦荒120亩,年销柠檬60余吨,采果旺季每月用工120人。

  红河州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截至今年6月底,扶持创业3566人,发放贷款8.29亿元,带动就业11277人。全州建成创业孵化平台16个,其中,省级平台12个,形成“创业街区”“创业村落”等特色载体。

  “我们不仅要‘送出去’,还要‘引回来’。”王哲枫说,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建立返乡创业人才库等措施,全州吸引了一批像刘馨尹这样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双轨并行:就业增收绘就民生“幸福图”

  “送出去”是起点,“留下来”是归宿。红河州通过劳务输出与就地就业“双轮驱动”,构建起就业增收的立体网络。目前,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9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红河州人社部门将继续深化沪滇协作、产教融合,优化创业服务,推动就业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更多群众“好就业、就好业”,实现“送出去”更稳、“留下来”更暖的双向共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