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7月28日

金平县人民政府上线《红河热线》回应民生关切——

奏响民族团结和弦 擦亮“长寿金平”名片

  访谈现场。

  话题

  7月23日,金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亮率队参加《红河热线》节目,围绕“奏响民族团结和弦,构建边疆稳定繁荣新格局”主题,与听众和网友进行访谈交流,回应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记者  沈娅洁  龙瑞  文/图

  金平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如何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张亮介绍,金平县聚居9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88.12%,边境线长502公里,拥有金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及2条边民通道。近年来,金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边疆治理提效—民族文化交融—特色产业共富—民生福祉共享—共同体意识扎根”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民族团结与边疆繁荣协同发展。

  政治引领上,建立书记、县长双组长机制,打造“边境示范带+城乡示范圈+区域示范联盟”三维治理网络,设立27个边境村“民族团结先锋岗”,培养127名党员带头人,深化“党政军警民+网格”等治理模式,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文化润心上,依托“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蝴蝶之乡”名片,举办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创作文艺作品,用“火塘夜话”等宣讲政策,覆盖边民超10万人次,建设17个实体阵地和3.2公里主题壁画墙。

  产业协同上,建成4个特色产业园,推广“基层党组织+边民互助组+”模式,组建38个边民互助组;与越南共建边境集市、跨境甘蔗种植基地,2025年上半年边境贸易额同比增长258%;建成全省首个“多地备案、多区交易”试点,通关时效提升50%。

  民生保障上,完成186公里沿边公路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蔓金高速公路金平北收费站至金平县城连接线右幅正式建成通车,边境村5G覆盖率突破95%;建成民族互嵌式社区,“五岗联动”帮扶就业13.04万人次,户均年创收超8万元;推出“驻村小爸妈”等关爱机制,开展“组团式”帮扶,建成33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金平县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蝴蝶之乡”等亮丽名片,如何依托丰富文旅资源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金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雪婷介绍,依托9个世居民族共融底蕴,金平县以“长寿”“蝴蝶”名片为媒介,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业促融”推进各民族交流交融。

  以文塑旅方面,举办花山节、泼水节等节庆活动,吸引70.05万名各族群众和游客及来自越南的3000余名代表团成员和游客参与;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32次,打造“蝴蝶谷艺术节”非遗展演平台。

  以旅彰文方面,紧扣“长寿康养目的地”发展定位,打造旅居产品,让游客体验哈尼农耕文化、温泉及中越边境风光;串联蝴蝶、梯田等资源,推出“民族文化体验之旅”“自然生态研学之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以业促融方面,创新推出“民族节庆+旅游+产业”融合产品,培育“花山节+冬季人参果”等IP,花山节、泼水节期间实现旅游总花费4.46亿元;组建乡村振兴“金主播”联盟,2024年电商销售收入3501万元,带动农户增收700余万元;利用“线上推介+线下宣传”方式激活消费,促进产业与民族团结共赢。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阶段,金平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发展?

  金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李有明介绍,金平县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大任务,以22项指标推进巩固提升。

  基础设施提质上,2024年筹措资金2.09亿元,实施76个巩固提升项目,推进直过民族后续发展“六大工程”;在边境一线建成460个智能监控点位,改造抵边联防所、警务室,新增边境巡逻道120公里,配备应急通信设备200套,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维防护网。

  产业振兴发展上,建成3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培育4个地理标志产品;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户均年增收8000元,2024年农产品网络销售突破1.2亿元,覆盖85%的行政村;依托金水河口岸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带动1万余人就近就业。“边民卡+合作社”模式新增备案边民4300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27个边境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5个村年收入突破50万元。

  基层治理上,开展“国门党校”培训120场覆盖1.5万人次,培育“戍边先锋”示范户236户;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党员巡逻队”等特色组织132个,通过“党员中心户”制度,实现民生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以内,群众满意度达98.6%,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现在种植甘蔗还有补助政策吗?”“下半年金平县的文旅活动有哪些?”……节目中,上线嘉宾还对听众、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张亮表示,金平县将立足生态与边境资源优势,培育特色经济集群,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附加值;统筹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以绿色发展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深化民族团结与边境综合治理,以开放促稳定,以稳定保开放,守护边疆长治久安。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