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2025年04月15日

能源链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开远市工业向新而行系列报道(四)

孔祥文 虾伟 李秀秀 陈俊宇

  ●记者 孔祥文 虾伟

  李秀秀 陈俊宇

  近年来,以煤电能源为支点的产业布局在开远市悄然成势。依托小龙潭煤矿的煤炭资源优势,当地构建了“煤—电—热—产”全链条循环体系,将传统能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从坑口电厂到食品加工产业园、从纺织车间到豆制品生产线,一条贯通三次产业的能源链成为激活开远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小龙潭煤矿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大型露天褐煤矿,每年向毗邻的小龙潭发电厂、红河发电厂、巡检司发电厂输送800余万吨电煤,支撑着滇南地区能源供给的半壁江山。据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祥银介绍,2024年,公司电煤产量为847万吨,占全省电煤产量的20%以上,在能源安全和煤炭保供中,发挥了“稳定器”和“顶梁柱”的作用。

  小龙潭发电厂作为坑口发电企业,2024年,发电量达35.4亿千瓦时,工业总产值达10.73亿元。如何将电转化为汽,推进企业转型发展?2015年,开远市建成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了以豆制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为这一问题找到了答案。小龙潭发电厂综合管理部和法律事务部主任黄浦江说:“目前,小龙潭发电厂的供热规模达300吨/小时,最大供热能力为380吨/小时。通过供热,小龙潭发电厂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的火电向热电联产的转变。”

  小龙潭发电厂将蒸汽余热转化为产业热能,输出的低压蒸汽通过密闭管网直供食品加工产业园区。以前的传统烧煤小作坊全面转型为全电蒸汽生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量。在开远市鸿应豆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经过高温蒸汽处理的豆浆被注入豆制品生产线,通过利用发电厂稳定的热源,该公司实现了24小时连续化生产。公司负责人张会萍说:“发电厂的蒸汽直接引到这里,生产效率更高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得益于发电厂优质、方便、价廉的蒸汽热能,不少企业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做强做大豆制品产业。目前,开远市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共有53家企业,形成了以云皮、云丝为主的豆制品企业集群。开远市龙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贵彪说:“园区每天平均消耗500吨大豆,生产并运出350吨云皮、云丝产品。”

  为增强集群效应,园区逐步引进蔬菜脱水加工、冰糖生产、咖啡加工等项目。刚入驻园区的开远市联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第一批莴笋的脱水生产。该公司车间主任王一广表示,公司选址在开远市食品加工产业园区,主要考虑到发电厂集中供汽,用汽方便。此外,厂区方圆200公里内原材料充足。

  与红河发电厂一墙之隔的开远市热电汽循环利用纺织产业园区,蒸汽热能同样创造了价值。在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印染生产线上,设备高速旋转,稳定的能源供给充分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的要求。该公司副总经理许艳洁表示,新建的二期厂房进一步提升了产能,接下来将配备加弹机、精边机等配套设备,公司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近年来,云南能投红河发电有限公司向园区供汽每年超过10万吨,园区依托发电厂供汽提升产能,实现双赢。

  记者手记:

  传统能源不是转型的包袱,而是新质生产力的跳板。当煤电产业突破“发供电”的单一维度,与食品加工、纺织等产业形成能量交换,产生的是经济效益的倍增效应,更是整个区域经济生态的重构。

  以能源链重构为纽带,开远市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如今,开远市正以能源体系的现代化,撬动产业格局的重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