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10月24日

河口县扎实推进健康县城建设——

边城景色处处新 幸福生活节节高

  绿意葱茏的口岸森林公园。 陶奕林 摄

  ●记者  普薇  

  通讯员  梁忠琼 

  清晨的河口,晨雾还未散尽,绿树已伴着晨光舒展枝叶。健康步道上,市民三五成群奔跑的身影充满活力;73岁的杨建国推开窗,目光掠过中越铁路大桥,笑着感慨:“家门口的‘天然氧吧’,如今成了我们老伙计的聚会宝地。”

  这座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口岸城市,正以健康县城建设为抓手,将国门形象提升与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书写“生态美、健康兴、边民富”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生态治理:

  荒地变“氧吧”,边疆披绿装

  “老李,今天比谁先冲到口岸森林公园的塔顶?”杨建国对着手机向朋友发起挑战。谁能想到,杨建国口中的这座市民争相打卡的公园,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近年来,河口县坚持生态优先,投入资金实施国门形象节点改造、老旧小区升级、棚户区整治等市政工程,把“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变为实景。拆沿河违建、修健身步道、搭观景平台,一场生态修复战下来,荒滩变身滨河景观带、国门体育公园成了休闲新地标。这些生态空间不仅是市民的健身“打卡地”,还成为中越边境的“生态会客厅”,日均吸引跨境游客超500人次。

  雨污分流改造同步推进,让城区告别“雨天看海”,市民李国强笑称:“路宽了,水清了,连院子里的三角梅都开得更艳了!”凭借这份生态治理成效,河口县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并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绿色成了边疆最亮的底色。

  健康服务:

  小屋守“家门”,背包护乡村

  “散步时就能免费测血压,太省心了!”去年,河口县城区“健康小屋”投入使用,医护人员轮班坐诊,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莲花滩乡干龙井村委会,村医李美仙的“健康背包”是村民的“定心丸”。为服务苗族群众,她自学苗语,背着血压计、血糖仪和急救药翻山越岭,深入村寨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免费体检。“村民看病难,我多跑点,他们就少遭点罪。”朴实的话语里满是担当。

  依托区位优势,河口县还优化了外籍患者“跨境医疗”服务。河口县人民医院设置“中英越”三语标识,提供24小时越南语翻译及“一对一”陪诊服务,协助越籍患者办理暂住登记。截至目前,已接诊越南患者8616人次,同比增长29.35%。越南老街患者韦氏庄在接受3天针灸治疗后赞叹:“口岸通关快,中医效果好!”

  全民健身:

  赛道燃激情,舞步暖边城

  “赛道串起热带雨林与异国风情,这是我参加过最国际范儿的比赛!”参赛选手牟志辉说。去年11月,第五届中国红河·越南老街“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鸣枪开赛。400余名中越选手从河口口岸出发,经南溪河公路大桥抵达越南老街市后再折返,一场赛事连起两国情。

  这场赛事点燃了边城健身热,而民族健身操早就“火”出圈。每到傍晚,滨河路沿线的社区文艺队就载歌载舞,市民随机加入,跟着节拍起舞。“跳完一身汗,比吃保健品更管用!”市民骆开芬笑着说。如今,全民健身不再是口号,成了边城生活的日常风景。

  从生态修复扮靓边疆,到健康医疗温暖民心,再到全民健身绽放活力,河口县以“健康+”为线,串起边境小城的发展路。在这里,“健康”不只是民生工程,还是联接中外、融合城乡的动力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