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美红 黄传龙 初政艳 常一鸣 赵婧汁 尚秋媛
经济发展是每一个经济细胞协同发展的结果,而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保证每一个经济细胞良好运转的沃土。
行走在工业基础深厚的红河大地,一些不期而遇的“新面孔”,成为标注这个地区行进历程的新刻度。选择在这里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愿意在这里追逐梦想的创业者、正在“长大”的新项目,创造着红河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共同见证着红河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上半年,红河州新签约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147个,协议资金180.9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4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其中,公共设施投资增长15.2%,水利投资增长4.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8%。完成投资中,产业投资占比60.7%,民间投资占比52.8%。
当这个地区的跨越发展融入更多新元素、新动能时,不难发现,红河正以愈加优质的营商环境,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聚焦流程再造,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政务环境是发展的基本要素,优化政务服务成为“重中之重”。既放得到位,又管得有效;既有求必应,又无事不扰;既拓宽办事渠道,又推动方式创新;既注重改革引领,又深化数字赋能。
今年以来,红河州持续以“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扎实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减”化“简”、以“变”求“便”,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可办”,向“好办”“易办”“快办”方向迈进。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红河州以数字赋能推动服务升级,让企业办事从“跑多次”变“跑一次”,“一证即办”领跑全省:率先推出93项高频“一证即办”事项,为办事群众节约成本超千万元;集成推进年度主题事项,全州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率达99.79%,承诺时限压缩78.94%;在全省首创经济运行“税电银”监测预警模型,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速跃居全省第二,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导航。
向更高处攀登,要扫清“拦路虎”、搬开“绊脚石”,用政务服务改进的“一小步”换来企业获得感提升的“一大步”,用政府权力的“减”换来市场活力的“加”。
“高效办成一件事”之高效,表现出来的是办事流程、审批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长、跑动次数的减少和压缩,但深层次反映的却是政府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的决心和勇气。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聚焦企业痛点,制度创新打通堵点
营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由包括企业在内的政府、社会、市场、文化等诸多因素构成的总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体现。营商环境的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每一个人,只有同行者,没有旁观者。
今年以来,红河州继续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破除发展藩篱,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局长坐诊接诉”“政企面对面”等活动让企业和政府负责部门同志坐在一起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月28日,当红河州2025年第四期“局长坐诊接诉”进园区巡诊问诊活动去到泸西后,云南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诚源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详细提出了他们各自的诉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当面逐一解答,并承诺将在后续工作中加强协调与支持。这一场场“企业挂号、局长开方”的变革,正是红河州营商环境质变的生动缩影。
企业有事可以“挂号”,无事则可安心经营。为确保企业静心经营,红河州还设立了企业安静减干扰制度,政府部门督检考事项从142项大幅压减至37项,为2.5万余户经营主体营造安心发展环境。
重点行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发展好经济就必须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发展。今年以来,红河州持续聚焦7个重点行业,创新推出“一行一策”稳增长方案,实施州、县联动包保服务,深入企业一线纾困解难,为经营主体稳健发展保驾护航,正是这些有力措施让重点行业取得较好增长势头。上半年,红河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5.9%,比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聚焦机制保障,要素支撑夯实根基
要素齐,则发展快。红河州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要素配置改革,完善政策支撑保障,聚焦土地、人才、资金等经营主体高度关注的要素资源,打通发展堵点,有效提升全州经济承载能力。
要素保障破瓶颈: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攻坚突破行动,树立“发展促化债、核心在效益”理念,聚焦“两重”“两新”和国家各类资金投向,积极谋划储备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从谋划、立项、前期、开工、纳统、推进、竣工“七大环节”着力,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拉动增长的强大动力。
“硬骨头”攻坚机制:针对81个发展堵点建立限时攻坚清单,已攻克华鼎固废利用、泸西抽水蓄能电站用地等76项难题,为经济血脉畅通扫清障碍。
市场准入破壁垒:完成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严格执行全国统一清单管理。进行“两禁止两取消一推行”改革,累计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数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当宏合193万吨低碳铝项目的电流点亮厂房,当河口沿边产业园的产值领跑全省,红河州用实践证明: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强的竞争力。从“局长坐诊”的精准“把脉”到“税电银模型”的科学监测,红河正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铸就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在这片以改革破局、以服务赋能的热土上,每个经营主体的活力奔涌,终将汇聚成支撑云南发展的红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