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喻丽荣
建水县,这座融汇中原文明与边地文化精髓的千载名府,从唐代筑起惠历古城开始,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史。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水县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城内街巷纵横,指林寺、朝阳楼、学政考棚、文庙等横跨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朝代的文化遗迹1000余处,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历史底蕴: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
建水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区总面积212.95公顷,现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条,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在册文物505处,列入各级非遗保护项目共93项,县级历史建筑2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4个。
朝阳楼,这座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古城地标建筑,已有600余年历史,雄踞古城中心,见证建水县的沧桑巨变;朱家花园,以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著称,被誉为“滇南大观园”,彰显汉族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双龙桥,亦称十七孔桥,我国古桥梁中的杰作,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列为中国现存10余座大型石拱桥之一;团山民居,汉彝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典范,2006年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除物质文化遗产外,建水县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西门豆腐制作工艺、建水青花瓷器烧制技艺、建水小调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众多。
保护之路:坚守底线与创新探索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建水县面临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建水县踏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索之路。1989年,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第一版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古城保护提供科学指导。此后,建水不断完善保护规划体系,形成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再到专项规划的完整体系,明确了保护范围、对象和措施。
在保护实践中,建水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既坚守保护底线,又坚持以用促保,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确保修缮工作“有章可循、修旧如旧”,建水县首创“1+8+N”古城保护机制,以政府统筹为核心,设8大片区专班驻点推进,成立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保护发展服务中心及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
在保护资金投入方面,建水县创新“临安模式”,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权不变、政府补助、分步实施”原则,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撬动居民和社会资本自发投入,累计带动民间资本修缮特色民宿、餐饮院落超100家。
修缮与保护过程中,建水注重传承工匠技艺,守护本土文脉。组织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培育262名古建修缮专业工匠,重点恢复青砖、青瓦等本土建材的烧制工艺,确保传统建筑材料原真性与可持续供应。
活态传承: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建水县深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止于静态保护,还在于使其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实现活态传承。为此,建水县积极探索以用促保的保护路径,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朝阳楼、文庙、双龙桥、焕文书院、团山民居等文化遗迹,经合理开发与巧妙利用,成为建水县吸引四方游客的核心文化景点。每逢节假日,朝阳楼灯光秀、“临安卫巡游”、文庙“儒家三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次第登场,游客沉浸式感受建水历史风貌与人文风情。
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建水县精心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建水县非遗活动缤纷亮相。“哨子吹出了‘嘟嘟’的声音时,我感到无比自豪,自己动手做哨子,不仅趣味十足,还特别有意义。”这是在县级非遗吹鸡制作体验活动中,张宸旖小朋友的感受。诸如此类的非遗亲子体验活动,今年6月,建水县一共举办了6场。此外,随着建水紫陶文化产业蓬勃壮大,以紫陶为主题衍生出的旅游项目,如紫陶制作体验、紫陶文化展览等,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同时,建水县持续举办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每年孔子文化节、紫陶文化节等轮番上演,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引大量游客,增强了文旅市场活力。
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建水县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和社区,举办文化讲座、体验活动、展览等,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同时,建水县深化校地合作,红河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于去年揭牌并正式开课,通过“文产教”融合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紫陶人才奠定了基础,也为建水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文脉永续:共建共享文化家园
在名城保护方面,多年来,建水县持续发力,成效斐然。如今,建水古城的整体风貌得以完整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不断释放,传统村落的独特韵味得以延续并展现出勃勃生机。各类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建水县注入了强劲动力,加速其破局出圈,提升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让建水县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建水县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文化家园,让建水县千年文脉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实现代代接力、永续传承,书写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
如今的建水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既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又洋溢着现代城市的活力,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