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天华 李玉瑞 文/图
本报讯 绿春县牛洪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5个维度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11个民族的8000余名居民在此互嵌居住,构建了“和和美美一家人”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社区先后获评省、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
在空间互嵌方面,牛洪社区通过政策引导,推出“邻里共居”计划,建立房屋租赁信息共享平台,300余户家庭参与出租,接纳了2000余名外来居民,打破了民族居住界限。同时,社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民族团结文化广场2个,修缮硬化道路8公里,升级图书馆、儿童游乐区等学习娱乐公共场所。通过落实统一议事、出资、建设、保洁、维护“五个统一”,实现了有道路、广场、停车场、活动室、绿化带“五有”目标,并整治了乱搭、乱挂、乱放、乱堆、乱排“五乱”现象,打造了温馨宜居的环境。
文化互嵌是牛洪社区的一大亮点。社区在公共区域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将传统吉祥图案绘制于墙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社区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邀请专家开展中华文化讲座,举办长街宴、民族歌舞比赛等特色活动,为展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广阔舞台。此外,社区还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培育文化传承人。绣娘白福梭的“哈尼少女装”在红河州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作品奖。绿春县“天下最长宴席”作为牛洪社区“昂玛突”长街宴的升级版,从社区内部传统习俗发展为大型盛宴,推动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经济互嵌为社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牛洪社区整合闲置资源,引入便利店、理发店、餐饮店等便民设施,打造“家门口的便民生活圈”。社区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开发适配岗位,帮助陪读妈妈、残疾人等群体增收。社区还积极培育青年创业人才,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居民增收致富。青年创业者李鲁发创办的滇龙六贡茶业有限公司,流转450亩茶叶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200余户茶农合作,解决了30余人就业问题,带动27户119人致富;退役军人白来山创办的沁灵茶业有限公司,流转350亩茶叶地,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带动20余人就业、140户农户增收。目前,社区创业人数达286人,就近就业1511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70元,高出全县居民收入5146元,各民族在经济合作中凝聚起团结发展的强大合力。
社会互嵌构建了多元治理体系。牛洪社区广泛吸纳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依托定期召开的居民议事会,针对小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与居民共同制定有效方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区建立“外来居民服务档案”,为外来居民提供就业指导、子女入学协调、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他们快速融入社区。同时,与州第四人民医院共建医养联合体,开通“健康绿色通道”,及时救助困难群众,彰显民族团结的温度。社区还依据出租屋分布、人口密度及民族构成,科学划分83个微网格,构建“社区—网格—楼栋”三级管理体系,设立“民族特色网格”并绘制“出租屋动态分布图”,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1名民族联络员”,明确挂包责任与走访周期。依托该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逐年下降,营造出团结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心理互嵌方面,牛洪社区强化党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社区工作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深入解读惠民政策。为密切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联系,社区还提供多元帮扶与特色服务:医疗健康服务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帮扶特殊群体就医;妇女儿童服务队帮扶困难家庭;教育培训服务队开展技能培训,成立教育帮扶基金会;不定期开展“七点半课堂”“广场休息凉亭”等特色服务,以及义诊、义剪活动,全方位满足居民需求,促进居民情感深度交融。
牛洪社区的“五维互嵌”式建设,实现了各族群众在居住空间、文化认同、经济依存、社会融合、心理亲近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成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