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4月15日

建水县普雄乡:

茶产业“小车间”撬动家门口“大就业”

周勇 杨婷

  茶叶初制加工基地

  ●记者 周勇 通讯员 杨婷 文/图

  本报讯 近年来,建水县普雄乡积极培育特色茶产业,通过“车间建在村头、岗位送到门口”模式,打造“离土不离乡、就业又顾家”的务工车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该乡采取“招小商+合作社”双轮驱动模式,于2019年引进“广雲号”茶商,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普雄乡纸厂村委会茶叶初制厂建设项目,打造“珮松号”品牌。2024年,纸厂村成立纸厂茶香先锋专业合作社,建立“茶企+茶农+村集体”联结机制,合作社以茶山入股,群众以劳务和日常管理入股,按照“532”方式进行分红,其中,企业占50%,群众占30%,村集体占20%。茶厂生产期间,提供10余个固定用工岗位、100余人次的零散用工,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超60万元。

  该乡大力拓展茶产业链条,建设占地16.6亩的规范化茶叶初制加工基地,在702.9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进行茶叶采摘、制作、包装的全工艺流程,以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式,建立茶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机制。在采茶时节,该乡推出“计件结算、弹性上工”的工作模式,让村民能够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单日带动就业200余人次、单日最高收入1500余元,实现了以“小车间”撬动“大就业”的良好局面。

  该乡积极入户摸清群众家庭劳动力、务工需求等情况,将合适人员安排到茶厂适宜岗位,采取“工随岗动”的灵活方式,实现群众在辖区内流动就业。同时,搭建起“培训—就业—提技”链条,不定期开展茶叶采摘、加工技术培训,挖掘培养本地技术骨干,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技能、长本领、增收入,为本地就业稳定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