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熙傜 邱美华 文/图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开远市中和营中心校的学生像欢快的小鹿一样冲出教室。这充满活力的一幕,正是该校大课间活动开始的信号。
大课间开始,860余名学生开整“花活”:花样跳绳、循环跑、民族舞、篮球操、武术轮番上演,校园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
据了解,该校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分类设计课间活动:一年级进行花样跳绳;二、三、四年级进行循环跑和体能训练;五、六年级进行学校创编的特色篮球操和民族操,其中,民族操融合了苗族和壮族舞蹈特色动作。这种“差异化+特色化”的分类设计,既可以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强健体魄,又满足了个性化发展需求,诠释了“阳光体育”的内涵。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开远市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壮苗行动”要求,鼓励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课外及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保证每天30分钟大课间时间,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一二一,一二一……”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声,开远市第四中学千余名师生组成的运动队伍在校园大道上进行跑操活动,整齐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响彻校园的每个角落。在周二、周四上午的大课间活动上,师生会共同演绎健身气功八段锦。
开远市第四中学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构建“活力课间”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确保每位学生每天在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让运动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秋季学期,开远市第四中学开始招收初中体育特长生,除开展常规的体育课程外,学校还细致规划了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利用大课间、小课间开展足球、篮球等专项体育锻炼活动。“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契合学校‘合格+特长’的办学思路,助力特色教育发展,还能帮助挖掘更多的好苗子,助力艺体特长生培养。”开远市第四中学副校长高平说。
如今,在开远市的各个校园里,课间体育活动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创新,让体育活动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