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言
我国古代的文人极其浪漫,诗人邂逅浪漫的春天,便留下了无数佳作。每每读来,让人深深感受到弥漫于文字间的春之韵味。读罢,倒真想穿越去做一回古人,将那些细碎之美藏于囊中,酿成美酒,弥久愈香,沁润余生。
春日雅兴,没有比烹茶品茗更惬意之事了。其中要数“竹叶青”是春茶中极为鲜嫩与清香的茶了。每年雨水过后,峨眉山的竹叶青便开始采摘,其色泽嫩绿,香气清高,品起来入口鲜爽,好不过瘾。有诗云:“泻我竹叶青,烹我翠云涛。”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手指拂过青翠欲滴的竹叶青,烹煮茶叶时水蒸气袅袅升起,清新雅致扑面而来,难以想象诗人品茶时是多么地闲适。
春日盛事中,至今还被人们所喜爱的,还要数踏春和赏花。香山居士曾在早春时去西湖踏春,并写下《钱塘湖春行》。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出了黄莺争相追逐暖阳和燕子接连衔泥筑巢的热闹场景,让人满纸满眼都是早春生动活泼的景象。又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叫人恍然置身于似锦繁花与如茵绿草之中,早春花草的繁茂与柔嫩似要溢出纸面。而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更是让人体会到诗人对于眼前美景的喜爱和流连忘返。这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怎能不叫人欢喜?
再说赏花,北宋文学家宋祁曾写下《玉楼春·春景》,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几抹绿杨如烟朦胧之美,满树红杏喧闹盛开之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又一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诗人赏花情到深处,不禁端起酒杯挽留斜阳再稍作停留,多么希望挽留哪怕一抹晚照于花间!自古以来,世人皆爱春,却留不住春,只能在笔墨间抒发对春的无限眷恋。更有宋代词人葛胜仲,写下:“二月春游须烂漫。秉烛看花,只为晨曦短。”白天看不尽兴,夜里还要手持蜡烛继续赏花,只因春光太过短暂,得好好珍惜才行。
在唐代,春天赏花似乎有着独特的风光之事,那便是:揭春榜。唐代科举考试一般在春天举行,放榜时间大概在二三月,不少科考及第的学子就借着东风抒发自己的激动心情。我以前只知道“郊寒岛瘦”,却不知孟郊曾在某个春日写下《登科后》,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似乎已经亲临现场,看见他正策马奔腾的豪迈景象,他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一日便看尽长安万千繁华。真是金榜题名时,昔日的困顿与落第之苦瞬间化为乌有,畅快与自由写得淋漓尽致。让我惊讶于他竟也有如此明快的一面,字字句句都述说着人生的希望,与春天的盎然。
在诗人的笔下,春之美是写不尽的,也是赏不尽的;春之味是品不尽的,也是描不尽的。而最让人动容的是,所有这些文人墨客对春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不正是当下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吗?




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