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改革再深化 迈向新征程 2024年09月30日

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赵婧汁

  ●记者  赵婧汁

  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州上下齐心协力,大力推动招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红河大地上迅速崛起,为全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绿春县大水沟乡宋壁村委会的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只见厂内机械设备正马力全开投入生产。自试生产以来,该公司始终履行企业责任与担当,积极融入当地发展大局,利用自身力量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村民就业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立足绿春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大中型工业企业稀缺,严重制约了绿春县县域经济发展。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作为红河州及绿春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同时也是县域内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自2018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历经两年多的辛勤耕耘,成功建成了一条日产2000吨的先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并于2020年6月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已逐步成为助力绿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秉持“低碳、安全、环保”的制造理念,引进国际领先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其工艺、技术、装备及环保水平均达到国内一流标准。该系统采用先进的DCS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整体操控,显著提升了设备运转效率及产品质量稳定性,严格遵循水泥行业质量标准,高效利用废渣、煤灰等“三废”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与节能降耗。目前,该公司所产熟料28天强度平均值高达65Mpa,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出厂水泥的合格率、袋重合格率及出厂富裕度合格率均达100%。公司产品种类丰富,涵盖P052.5R级、P042.5R级、PC42.5级及M32.5级等多种规格的水泥。

  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的投产运营,不仅填补了滇南4县及周边普洱市江城县、墨江县长期缺乏大型水泥厂的空白,还有效降低了绿春县重点项目及民用市场的建设成本。由于原料、成品仓库与厂区之间存在一定的运输距离,加之员工及外协单位人员众多,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带动了周边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行业在公司的引领下,逐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的崛起,彰显了企业自身实力,更通过产业联动效应,为绿春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就业帮扶促增收

  手足相亲共发展

  从初期的建设阶段到如今的正式投产运营,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如同一块磁石,吸引了周边众多的劳动力参与其中,稳固了当地群众的经济基础,更为群众的生活铺设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道路。

  “以前,因家中孙子还小,我无法外出打工,只能依靠种植水稻勉强维持生计。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收入寥寥无几,孩子的学费更是成了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而今,水泥厂的建成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年收入超过3万元,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家住绿春县大水沟乡八户村委会的52岁村民李利者,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他坦言,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既兼顾了家庭,又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愿景。

  “过去在外漂泊打工时,我总是牵挂着家中的孩子,由于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只能忍痛将他们托付给老人照顾。如今,能够在家门口的水泥厂工作,我们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这份幸福与满足难以言表。”在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质检车间工作的陈福农满脸笑意地分享着自己的喜悦。自加入公司以来,他既能安心工作挣钱,又能回家照顾家人,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稳定且可观,加上家中的农业收入,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的建成,为像李利者、陈福农一样的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公司董事长金忠介绍,公司内设质检、烧成等五大车间,现有员工242人,其中不乏众多返乡就业的本地人。在招聘过程中,公司始终遵从优先照顾本地困难群众的原则,截至目前,已成功吸纳绿春本地员工179人,为当地的村民开辟了一条家门口就业的致富路。

  自投产以来,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紧密围绕重点就业群体需求,成功打造115个稳定就业岗位,并先后引进当地各族群众就业达3560余人次。公司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创造了高达约2.1亿元的劳动力产值,有效促进周边群众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爱心助学在行动

  圆梦学子暖人心

  “感谢各位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帮助,这笔宝贵的资金让我家里的经济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在云南工商学院就读的受助学生杨吃发激动地说,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步入社会后将爱心传递下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乡村振兴,教育为先。杨吃发并非个例,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通过“爱心助学”行动,为当地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子送去了爱心助学款,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为这些孩子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展3次捐资助学行动,惠及6名家庭困难学生,累计捐款6000元。

  近年来,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的工作理念,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希望受助学生能够铭记这份深厚的爱,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怀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金忠表示,捐资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社会困难群体,积极营造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企业发展守初心

  担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

  几年来,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生产经营的稳定发展,部分消耗指标已达到并优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23年,公司产值达1.4亿元,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树立了“积极、合作、共赢”的良好企业形象,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工作首位,将民族团结进步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国道219路况恶化、影响乡(镇)产业发展的问题,公司积极与绿春公路分局合作,出资10万元用于国道219的修缮工作,为乡(镇)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公司还通过物资补助、捐款捐物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3月26日,公司响应号召,聚焦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热点问题和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向绿春县捐赠资金100万元,全面助力绿春县打好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三张人才振兴牌”及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8月,公司主动联系绿春县红十字会助力绿春疫情防控工作,捐赠爱心资金30万元;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公司累计赞助890吨物资用于帮扶大水沟乡、大黑山镇的贫困乡村;在“博爱绿春·绿美家乡”捐款活动中,公司捐款近2万元;公司先后为大水沟乡中心完小捐赠价值12万元的课桌椅500套以改善教学设施;公司积极响应县红十字会“博爱红河行”捐款活动,捐款2万元……几年来,该公司捐赠的每一笔善款都凝聚着公司的爱心与责任,每一份捐赠都落到了实处,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力量,凝聚起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一日千里,欣欣向荣。“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司内部已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凝聚的工作氛围,我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金忠说。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绿春县共达水泥有限公司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紧紧抓住云南省、红河州水泥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举措,在注重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企业篇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