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改革再深化 迈向新征程 2024年09月30日

从“无服务”到“信号满格”

——红河铁塔打通边疆地区通信信号“最后一公里”纪实

常一鸣

  ●记者  常一鸣

  放眼红河大地,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到产业振兴的蓬勃发展,再到边疆村寨的焕然一新……巨变的背后,离不开电信普遍服务的部署和基础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

  “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这是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红河州分公司(以下简称“红河铁塔”)的初心与使命。自2014年成立至今,红河铁塔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行动上,积极践行国资央企使命担当,在我州农村地区、偏远民族地区等边疆地区,持续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边疆地区的网络覆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填平“信息鸿沟”   架起网络“高速公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化,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在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州南部的金平县,大部分基站建设施工区域都在原始丛林无人区,施工建材车辆不能抵达,许多先进技术用不上力,要想在边境线上做好通信基站建设并不是一件易事。

  “最远的村子让我先去,最崎岖的山路让我先爬,最难啃的骨头让我先啃。”回忆起2022年带领团队奔赴一线搞建设的场景,金平铁塔公司经理徐建松感慨地说:“我们需要在没有任何道路,甚至连攀岩的落脚点都没有的荒山密林里找到施工地点。金平常年雨季,从上山到下山,大家的衣服从未干过。”

  “为了保护环境,施工作业面要控制到最小,大型机械,甚至马都不行,只能靠人力,某种时候我们很像回到了原始社会在做‘手工活’。”徐建松说,“大山深处,GPS信号时有时无,只有按照设计图纸找建站的位置,有时爬5个多小时大山,翻过好几个山头都还没找到,迷路是常有的事。”

  山的坡度基本是45度至60度,有些地方超过70度,人得贴着山体、手脚并用往上攀爬。脚下是树根和岩石,手能攀附的只有硬朗的竹子,还要注意毒蛇、蚂蟥,长时间雾雨蒙蒙的天气更是加大了上山的难度。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更是数不胜数。

  基础数据采集难。路况不好时,20多公里路要开车两个多小时。施工团队每天从乡下勘察采集数据返回县城后天都黑了,大家泡盒方便面就在办公室复盘到半夜。

  物资搬运也难。怎么把重达数吨的通信铁塔塔材、通信设备搬运到山顶,成了考验铁塔施工队伍的一个大难题。车辆到不了的地方,用马驮,马也到不了的地方,人来背,河水挡道,就动用挖机来运输。“铁塔人建站走的都是别人没走过的新路。”项目经理陈虎这样说。

  与时间赛跑更难。施工期间,工人们搭起简易的“工房”,吃住在山中。深山密林中的照明、做饭都由一台发电机来解决。机械设备用不上,只能用锄头、水磨钻一点点地挖基坑。狂风暴雨来临时,在基坑上方搭上雨棚,争分夺秒地赶进度,只为了早一日把铁塔“竖起来”,让群众的手机不再显示“无服务”。

  “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网络普惠化服务,是每个铁塔人的职责所在。”徐建松说,有一天他们到边境线协调物业,直到下午4点多结束后才想起来从早到晚都还没吃东西。他驾车走出10余里地后找到一个小卖店,当买完食物准备扫码付款时,老板说这里没信号,只能收现金。大家拿着东西呆住了,也更加坚定了要早日实现边疆地区信号全覆盖的决心。

  短短3个月,徐建松带领团队负责建设的50个边境站全部交付,在全省的建设成绩中遥遥领先。

  红河铁塔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期者告诉记者,电信服务项目建设的基站普遍位置偏远,建设难度大,通信基站建设成本高,回报率极低,很多地方的静态投资回报期超过50年。但为了让身处边疆的每一位群众都能脱离“无网户”的身份, 用得上优质的网络服务,红河铁塔积极践行通信行业的社会责任,铁塔项目建设者也义无反顾地将足迹遍布州内每个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

  扫除信号覆盖盲区  加速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1月的一天,对于绿春县平河镇东哈村委会咪卡村民小组的30户村民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该村民小组实现了通信信号全覆盖,彻底告别了“村民通信靠吼,开展工作靠走”的日子。

  咪卡村民小组地处中越边境线,从县城驱车前往需近五个半小时的时间,而且进村道路一侧是山体,另一侧是悬崖峭壁。2023年以前,咪卡村接收信号不稳定,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随着第九批电信普遍服务的开展,2023年11月,“5G基站建设”终于推进到了这个小村庄。项目经理卢金光告诉记者:“基站站址选在村背后的一座山上,人迹罕至,山路崎岖,路要现挖,材料要人背,村民小组长带领当地村民和我们铁塔工人一起投入火热的建设中。”历时3个月,一座30米高的三管塔拔地而起。“这真是一大喜事,可以用手机看新闻、看电视,生活多了不少乐趣。农忙之余大家聚在一起刷手机,村子越来越热闹了。”铁塔建起来,让咪卡这个小村子从2G一步跨入5G时代,说起通网之后带来的变化,村民们交口称赞。

  “我自己就是绿春人,大学毕业后进入铁塔公司工作,连续7年扎根绿春搞基站建设。看着老乡们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绿春铁塔公司经理陆强和记者简单地交谈后,转身又踏上了下乡的道路。

  十年来,红河铁塔在边疆网络建设方面,陆续完成了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电信普遍服务443个5G基站的建设交付,累计投资8860万元,支持金平、绿春、河口等边疆贫困地区160个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面覆盖。无论身处何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已成为连接红河每一个角落的桥梁,为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致富的商机。

  进入9月,绿春县三猛乡的梯田迎来了收获季,村民们一边磨镰刀一边哼着哈尼古歌的调子,梯田里层层叠叠、金灿灿的稻浪随风涌动。打谷子,这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然而,随着村里的哈尼小伙子李勒周在梯田里开启了抖音直播后,很多外地游客被迷住了。如今,梯田里一边是火热的收割稻谷场景,一边是李勒周接待游客的场景。他带着游客在梯田里举行“农耕运动会”,打谷子、抓鱼、抓鸭子、品尝梯田新米宴,让游客在哈尼人家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这款玛玉茶入口温润,喝进嘴里口齿生香,喜欢喝茶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近日,绿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主播李健英身着民族服饰,在直播间推介以绿春茶为主的绿春特产。

  “近几年,家乡的网络建设推进很快,田间地头、山上山下都有信号,所以我选择回来直播带货,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春的特色美食。”李健英是土生土长的绿春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希望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绿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依托“满格信号”,为当地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据绿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田仁飞介绍,目前,该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以14名本地人才为主的运营团队,先后组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61期,累计培训4106人次,培养电商创业致富带头人137名。服务中心培育了“绿春四季”区域公共品牌,入驻淘宝、拼多多、抖音小店、微信小店等平台开设网店114家,上架产品67款。玛玉茶、大水沟夏威夷果、骑马坝百香果、三猛乡梯田红米等乡镇名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带动了边境旅游等富民产业发展。

  网络铺就脱贫路,信息开启致富门。十年来,得益于电信普遍服务的部署和通信基础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边疆地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在我州边境村寨,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村民生活和生活方式质的改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力。

  积极倡导共建共享

  实现社会资源整合

  走进河口县新联检大楼,只见大厅内人潮涌动,出入境人员有序办理查验手续,楼外高高耸立的通信塔异常显眼。

  作为云南省沿边开放新高地,河口口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今年5月,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启用,每年可容纳出入境旅客量提升至1500万人次。

  然而,新联检大楼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信息通信基础建设的保驾护航。

  红河铁塔项目经理彭帅告诉记者,在这里,红河铁塔通过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和室外宏站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满足了新联检大楼“室内+室外”通信信号全面覆盖的需求,并依托该建设方案实现了“一家建设,三家使用”共建共享,有效解决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联检大楼周边无4G、5G信号及信号覆盖弱的问题。同时,红河铁塔还搭建了河口口岸免费WiFi,提供给广场人群使用,用多样化方案协同解决河口口岸联检大楼室内外大面积的通信覆盖问题。

  记者在新联检大楼大厅看到,出入境的人员通过自助通道快速通关,脸上洋溢着微笑,对通关速度赞不绝口。当天,口岸还迎来了不少越南入境旅游团,旅客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排队入境。河口远景国际旅行社导游徐云说:“平均每个旅游团通关时间较之前缩短了近10分钟,给许多旅客留下了来到中国的第一个美好印象。”

  “新联检大楼通过信息化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增强了海关监管效能,提升了旅客通行效率。相较之前,通关容量提升了5倍,口岸通关环境和通关效率实现飞跃式提升。”河口海关行邮二科科长初亮说。

  新联检大楼公网覆盖是红河铁塔全力推动共建共享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年来,红河铁塔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理念,积极践行节约集约用地,努力做到“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截至目前,红河铁塔的通信基站站址超1万座,新建铁塔6200余座,全网共享站址比例由成立之初的5%提升至52%。同时,依托共建共享工作机制,红河铁塔已将千余座“通信塔”转化为“数字塔”赋能千行百业,与应急、林草、水利、国土、环保、农业、地震、气象等多个行业部门合计开展数十项业务。

  目前,红河铁塔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第十批的建设任务。不久之后,远程医疗、农村小学远程课程教育、农村电商等各类社会服务和优质资源也会搭上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悄无声息地走近百姓身边,助力乡村振兴,让红河各族群众生活便利,幸福“满格”。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