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弈涵
通讯员 白玉和 文/图
本报讯 “212克,这尾鱼长得真壮实。”随着秤上数值的定格,人群里响起赞叹声。近日,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现镇田心村委会,开展2025年稻鱼综合种养项目测产工作。现场数据显示,该项目实现了鱼类增产、稻谷提质的双重成效,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再结硕果。
今年7月底,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精准施策,在田心村委会实施稻鱼综合种养示范项目,累计投放鱼苗1070公斤,覆盖稻田107亩。投放初期,鱼苗规格保持在30克至50克之间;经过两个月的科学养殖,目前鱼类生长态势喜人,最大个体重量达212克,平均体重增至140克,相较投放时实现3倍增长,成活率达86%。
“亩产约50公斤鲜鱼,按40元一公斤算,一亩多挣近2000元。”六塘子村民小组村民邓文友笑容满面地算起收益账。更让他惊喜的是,稻田里的稻谷较常规种植增产2%,农药、化肥使用量还减少了大半。当天,在测产田边,打谷机轰鸣,村民正抢抓利好天气收割稻谷。
“稻养鱼、鱼护稻,一水两用真划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技术人员边记录边解释,鱼群翻动水体可增氧,排泄物可作为肥料,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这种生态循环模式,让种稻和养鱼形成互补,不仅实现渔业增产,还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此次测产结果充分验证了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在当地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田心村委会将以此示范为依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扩大种养规模,让更多农户借助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田里有粮、水中有鱼、兜里有钱”,持续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生态红利不断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