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春龙
本报讯 近年来,建水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就业需求,积极探索“红色劳务”模式,通过选聘“红色劳务”经纪人、开通“红色劳务”专线车、设立“红色劳务”服务站等一系列举措,为群众搭建起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该县以村(社区)为单位,精心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沟通能力强的党员和乡村技术能手担任“红色劳务”经纪人。目前,全县已发展“红色劳务”经纪人1129人,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劳务服务网络。为提升劳务经纪人的业务能力,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内容涵盖就业政策解读、劳务市场分析、沟通技巧等方面。“红色劳务”经纪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群众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建立详细的劳动力信息台账。主动与县内企业、园区对接,收集用工需求,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已累计为县内企业输送劳动力2万余人次,帮助1.8万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该县聚焦县内葡萄、蓝莓等蔬果产业区用工需求,按照“公益性+市场化”原则,精心规划开通了15条“红色劳务”专线车,实行从务工人员住宿集中区域到农业基地“点到点”直达运输。专线车开通后,交通费用降至每次3元至8元,日载客量达2000余人次,为务工者每月每人降低出行成本超200元。该县还专门派出警力在沿线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解决交通拥堵、排除安全隐患。目前,“红色劳务”专线车累计运送工人110万人次,高峰期每天可运送2400人次,有效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出行难题,促进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此外,该县还推进建设“‘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公共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成投运零工市场5个、在建1个,为务工群众提供中途休息、招聘用工、权益保障等服务。在劳务用工集中的乡(镇)、园区设立了155个“红色劳务”服务站,依托基层党组织,整合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资源,为务工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红色劳务”服务站还不定期组织开展葡萄修枝、疏果、装箱等专业技能培训50余期,帮助务工群众提升就业技能,3800余人获得职业能力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