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莎
红河县以一条母亲河的名义,依偎在哀牢大山的怀抱,一往情深地目送着红河向东流去。在大山的褶皱里,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更是异彩纷呈。如果没有到过红河,不妨看看李信忠老师的红河县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摄影集《江外名邦·红河梦想》,八个篇章里的几百幅摄影作品将你带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红河。
我不懂摄影技艺,但一看到美图就禁不住要说上几句。翻开《江外名邦·红河梦想》,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直扑眼帘。红河,从红河县的大羊街乡北部流入我州。红河也似乎偏爱这个与她同名的县份,毫不吝啬地孕育了万种风情、人文荟萃。在李信忠老师的镜头下,多姿多彩的红河像梦一样迂回、浪漫,俨如滚滚铁水,又如红霞落地,亦像一道来自太阳的金光,直射红河谷。在众多艺术家眼里,红河几乎是在生命中流淌的血液。在红河滋养的这块热土上,梯田与樱花同绽,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汉族等民族风情与古镇、马帮、华侨等多元文化并存。在这种自然美景和人文佳境熏陶下成长的摄影家一定是很出色的,这里的一景一物,他都舍不得割爱。正如作者在这本画册的自序中所言:“红河这块充满艺术和灵性的土地,是我创作和神游的乐土。”
红河文化的多元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发现。揭开蒙在阿姆山、白那河的神秘面纱,摘一束凝结在撒玛坝梯田、迤萨古建筑的智慧之光,红河无处不美。文化红河,从田园到森林,从城镇到乡村,从各民族服饰到屋檐楼角,处处飘逸着江外文明的韵味。歌舞红河,棕榈击掌,梯田狂舞,哈尼族和彝族同跳一曲乐作,从广场到街头巷尾、从磨秋场到长街宴旁,全民皆舞,整个红河县俨然一个大舞台。李信忠老师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一幅幅作品组成了史诗般的画卷。
摄影艺术的魅力在于让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这种美好瞬间在《江外名邦·红河梦想》画册里俯拾即是。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探秘江外名邦·红河》的升级版,《江外名邦·红河梦想》的特点并非纯粹的艺术观赏性,还带有一定的资料性和学术性,很多影像记录的图片史料弥足珍贵,如凄婉的老妪、赤足的三寸金莲、迤萨古建筑、境外拍摄的华侨后裔、“边纵”老战士等。主题高度集中,每一幅作品都与红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品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将红河风光、人文历史和盘托出,一册在手,可穿越时空了解红河的过去与现在,堪称一个地方宣传画册的成功范例。我与李信忠老师虽未曾相识,但艺术的脉络是相通的,以书结缘、画为媒,通过这本厚重的画册,总算认识了这位自甘寂寞、长期坚守精神家园的摄影家。
从大量的图片中不难看出,作者踏遍了红河的山山水水,还沿着盐马古道远走东南亚寻亲,他一次次用镜头捕捉美好瞬间,向外界推介出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红河,通过镜头重现那一代红河马帮人背井离乡闯世界的悲壮,向世人展示了马帮文化的沧桑与辉煌,这大概就是成功背后的艰辛。红河永续马帮精神,就应当紧握马帮文化的根脉,胸怀对故土的赤胆忠心,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马帮文化之精髓,让红河梦想振翅飞翔。为此,李信忠老师做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示范动作。
我十分赞同李元庆老师对本书的评价,其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所在自不必敷述,直观地讲,收入《江外名邦·红河梦想》的每组照片,外加文字描述,养眼又悦心,堪称隐藏在哀牢大山深处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