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2024年08月05日

党建聚力促就业 勇往“职”前暖心帮

——蒙自市“建设者之家”暖心护航城市“新主人”纪实

陈永来

  ●记者 陈永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蒙自市依托“建设者之家”,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通过抓党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引导城市“新主人”参与城市治理,将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城市民族工作示范样板,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党建+就业”服务 

  让就业更舒心

  在蒙自市区的主要街道路口,以前经常能看到拿着麻绳、扛着铁锹的群众聚在一起等着接活。“都是碰运气,价格也不好谈,找个熟练工更是难。”从事多年装修工作的陆闵表示,现在通过“建设者之家”能快速精准找到合适的务工人员,方便又省心。从“马路劳务市场”到“大数据精准匹配”,蒙自市“建设者之家”坚持党建引领,实现服务与治理共赢、党建与民生共利的有效结合。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来到蒙自谋求更好发展。为改善务工者找工难、企业招工难、就业创业无技能、务工人员权益无保障等状况,蒙自市“建设者之家”创新组建多部门参与的“党建联盟”,推行“群众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依托党建大联盟成员单位,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组织外来务工群众共同参与“我们的节日”、社区邻里节、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晚会等交流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找工作、学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家”一般的归属感,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四个与共”,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民族团结进步第一线。

  来自元阳县的哈尼族务工人员李正祥想找一份建筑工地的工作,但由于语言交流不畅而遇到了困难。“‘建设者之家’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和耐心,帮我顺利找到了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李正祥说。

  蒙自市“建设者之家”以服务各族群众为宗旨,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各族群众能安其职、乐其业、劳有得。截至目前,蒙自已建成城乡“‘建设者之家’就业小站”11所,登记用工企业4390家,扶持创业799户,发放贷款10967.8万元。同时,推广应用“蒙自就业”微信小程序,村级建立“就业服务”微信群,登记务工人员信息7790条,为近8万人次提供岗位信息,有力有效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蒙自市“建设者之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企业生产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意愿,引入13家培训机构,邀请技能巧手长期入驻“建设者之家”,开展技能培训,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培训和比赛,增强劳动者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各族流动人口从乡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民族刺绣、过桥米线制作、育婴、电商等技能培训138期,培训5190余人次。

  蒙自市“建设者之家”负责人杨琦说:“我们坚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就业群体需求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以扎实有效的作为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真情暖意。”

  “党建+志愿”服务 

  让就业更暖心

  “‘建设者之家’刚建成时,群众缺乏了解,主动到这里寻求帮助的不多。”杨琦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与入驻单位工作队志愿者、青云社区“大党委”的党员志愿者多方联动,在蒙自零工多的街道,推介“建设者之家”开展的业务,积极引导务工者回归阵地,不断规范劳务市场。

  环卫工老张工作期间都要来“建设者之家”喝水、休息,在他心里,这里和家一样温馨。每天中午,数百名劳作的工人都会来这里看电视、聊家常。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关键是让该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蒙自市在“建设者之家”组建“片区党建联盟”,以党组织和党员“组团式”服务为主导,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务工子女“为群众办实事”74件,志愿服务55批408人次,提供公共医疗、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形成“小候鸟”公益课堂、“成长加油站”等一批服务项目,致力用细致入微的关心关爱,营造各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良好氛围。

  “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能让群众满意,我觉得很欣慰,付出的一切都值了。”工作人员赵雪梅坦言,通过坚持到家政、餐饮等企业走访宣传,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环卫工人等自发到“建设者之家”感受家的温暖。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建设者之家”志愿者王丽军,她介绍道:“这里的工作很小很细,服务也很多,但在帮求职者找到工作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欣慰。”

  通过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城市治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目前,由青云社区党总支牵头建成“流动党员之家”,做好流动党员“联络站”“服务站”“管理站”工作,共登记11名流动党员,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与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志愿服务活动,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切实推动外来务工人员从“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

  实践证明,把党建做实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创造力。“在这里生活很舒服,不想再到处跑了,希望长期扎根下去。”李正祥获得感提升了,扎根的动力也更足了。“我在‘建设者之家’参加育婴培训后考了证书,成为家政月嫂的一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来自金平县的张大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圆梦红河,成为城市“新主人”,用智慧、勤劳不断书写新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