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6月28日

劳模故事燃边疆 精神火炬照征程

——红河州全国劳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侧记

  ●记者  初政艳  赵云伟  

  仲夏红河,热情激荡。一场场承载着劳模奋斗力量与精神光芒的巡回宣讲,如星火燎原,点燃了红河州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6月24日至26日,由红河州委宣传部、红河州总工会联合组织的“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全国劳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县(市)、企业、机关和学校,全国劳动模范曾虎龙、吴国强、夏洁,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怀秀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分享自己的动人故事,媒体人李梓毓从职业视角解读劳模精神内核,宣讲会掀起了学习劳模、致敬劳模的热潮。

  边疆热土——振兴路上破浪行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沉甸甸的责任。”6月25日上午,地处中越边境的金平县会场座无虚席。全国劳动模范、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党总支书记曾虎龙声音洪亮,这位皮肤黝黑的彝家汉子,正用朴实的话语勾勒出红河大地山乡巨变的图景。

  “2013年启动美丽家园建设,村民却怕政策落空。怎么办?村干部先拆自家房。”一句“带头拆”,引得全场肃然与感佩。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可邑小镇”的华丽蝶变,到探索“党建引领、五方共建、村庄五有”的“155”融合发展模式,再到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大关,昔日的“空壳村”蝶变为“幸福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曾虎龙不忘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把富民政策一项项落实好,让大伙儿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曾虎龙朴实的誓言,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工匠力量——毫厘之间显卓越

  在蒙自会场,全国劳动模范吴国强分享了他从下岗职工到行业标杆的涅槃之路。

  面对进口汽车复杂的技术体系,他白天实践、夜晚苦读,不断汲取知识。创新,是他攻坚克难的利刃。为解决缸盖校正难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采取手工光磨、刀尺检验等方法,使报废件“复活率”提升60%,为客户节约成本超百万元。新能源汽车浪潮袭来,他带队钻研新知识,通过不断努力,获得新能源汽车维修资质。“光环终会褪色,但用双手创造价值的初心永不褪色。”吴国强的话语,道出了千万工匠的赤诚。

  同样闪耀着“毫厘匠心”的,是全国劳动模范夏洁。在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的分析检验岗位深耕25年,她从爬上4米高酸槽时双腿打颤的新人,成长为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每一次精确的分析,都是对‘中国制造’的承诺。”她带领团队向效率瓶颈宣战:五氧化二磷测定分析过程从原来的9个步骤减少到2个,时间从140分钟缩短到20分钟;氧化钾测定时间从180分钟缩短至30分钟……

  “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心无比激动,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夏洁的感言,让台下的工人朋友们备受鼓舞。

  天籁之音——非遗薪火代代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红河学院宣讲现场,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怀秀以诗句开启她的非遗传承故事。从石屏县彝族小山村一路唱到50多个国家,她把“海菜腔”“烟盒舞”绘制成闪亮的“中国名片”。然而,聚光灯外是更深的忧虑:“古老技艺面临后继乏人。”2011年,她和弟弟在没有经费、没有教学场地、没有老师、没有学员的艰难情况下四处奔走,最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数十年如一日,李怀秀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学,一批批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在这里改变命运,成长为新一代传承力量。“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也更加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李怀秀的深情诉说,让台下的听众为之动容。

  媒体视角——致敬平凡中的光芒

  “劳模并非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你我身边触手可及的榜样。”作为此次巡回宣讲团的媒体“讲述者”,来自红河州融媒体中心的资深记者李梓毓以职业视角解读劳模精神内核,他以“人生A4纸”为喻,展现了4位劳模用“择一事终一生”的坚持填涂出璀璨光芒。在宣讲的最后,他呼吁大家以劳模为榜样、以劳动为荣光、以匠心为信仰,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奋斗者、忠诚的建设者、幸福的创造者。

  宣讲所至,皆是回响。云南省劳动模范的建水县面甸镇闫把寺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平表示:“将以曾虎龙为镜,在乡村振兴中扛牢‘领头雁’责任。”建水县总工会职工陈非凡说:“我将立足本职工作,讲好劳模故事,激励更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创先争优。”

  劳模故事如同薪火,照亮不同行业的奋斗坐标。在蒙自市康辉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莉萍看来,劳模们用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真谛。“路虽远,行则将至。”来自金平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雷红,聆听劳模的感人故事后,心潮澎湃:“他们就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榜样,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蝴蝶之乡  长寿金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精神的火炬从首都人民大会堂传递到红河边疆,劳模们的故事已不仅是个人的奋斗足迹,还成为了激励红河万千劳动者破浪前行的时代号角。正如吴国强所言:“汗水比泪水更有价值。”这份扎根大地、心系家国的劳模精神,正化为建设美丽红河的磅礴力量,在滇南热土上生生不息。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