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2025年02月27日

耕耘“莓”好田野 书写发展新篇

——红河州蓝莓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周勇

  蓝莓丰收 图片来源于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记者 周勇

  初春时节,国内不少产区的蓝莓株苗刚迎来花期,蒙自市的早熟蓝莓已进入产季。在种植基地里,一颗颗成熟的蓝莓如宝石般点缀枝头,带着脆爽与香甜抢“鲜”上市。

  近年来,我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蓝莓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公司+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不断促进蓝莓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

  打好组合拳

  共绘“莓”好蓝图

  巍巍哀牢山,滔滔红河水,孕育出蒙自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蒙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8.6摄氏度,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让蒙自成为全球最适宜蓝莓生长的区域之一。当记者走进联想佳沃(蒙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颗颗饱满多汁的蓝莓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箱。每年10月到次年6月冬春季上市的蓝莓,填补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空档期。

  气候优势只是蓝莓丰产的先决条件之一。长期以来,我州坚持“一把手”带队招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州、县联动,全过程跟踪服务。以蒙自市为例,自2018年起,蒙自盘活坝区低效果园地,引进联想佳沃、海升集团、卓莓、秘鲁AGV、柒瑞结等国内外企业,投资数十亿元开展蓝莓品种选育和标准化种植,先后签订《光筑农业·弥勒市小浆果及阳光玫瑰葡萄全产业链项目协议》《柒瑞结农业红河州国家级小浆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等。成都悟创-深莓-荷兰Berryplus中外合资育种育苗研究中心暨红河州万亩数字蓝莓基地(亚洲唯一一家中外合资蓝莓育种育苗种植全产业链项目)等项目的落地,为红河州蓝莓全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快速发展,从高成本到高收益的良性转变……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我州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提升。如今,全州蓝莓产业广布于蒙自、建水、石屏、弥勒、开远等县(市),国际、国内蓝莓种植企业落地100余家,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鲜果销量12.75万吨,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有效解决了10余万人就近就地就业,仅务工收入一项年人均可增收2.5万元以上。

  推动品牌建设

  增强发展动力

  品质是我州水果产业的“芯片”。“红河蓝莓”表里如一、品质优良,深受市场喜爱。

  “吃”的是椰壳碎与碳泥混制而成的“土壤”,“喝”的是经过科学配比的微量元素“营养液”,“住”的是希腊无影膜覆盖的智能化大棚……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蓝莓吸收了更多的营养物质,让味道有更长时间去酝酿,从而成长为真正的优质果。

  连日来,弥勒市朋普镇千亩连片的蓝莓种植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丰收背后离不开一项项高科技的助力,基地内各个功能区有序运行,有实时监测雨量、风向和辐射的光感器;有可手机监测控制,根据不同品种兑调不同配方的施肥机……“看这里,连蓝莓叶子上的条纹都能看清。”许广和是基地技术员,他点开视频监控,种植基地的蓝莓生长情况一目了然。他告诉记者,更少人工干预、更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换来的是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产量,这里所生长的蓝莓全部达到绿色标准。

  “我们的蓝莓都是现摘的,果径大、味道甜、果肉饱满……购买我们的产品,请认准包装盒上的商标。”在建水县狗街村委会中新寨村卓莓(云南)果莓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两名主播热情地推介引得粉丝纷纷留言表达购买意向。

  据了解,全州3200亩蓝莓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300亩蓝莓基地获得有机认证、2400亩蓝莓基地获得GAP认证……近年来,我州坚持以产业化发展提升效益,以品牌化打造增强竞争力,不断扩大“红河蓝莓”品牌影响力。小小的蓝莓通江达海,南下北上,走进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商超,打响了“红河蓝莓”的金字招牌,续写着不断更迭的现代农业故事。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虽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每亩大棚需近10万元的投入,让不少个体农户对加入蓝莓种植行业望而却步。”蒙自市草坝镇党委书记万葵告诉记者,当蒙自蓝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新问题随之出现,比如产业发展红利惠及群众少、村集体守着资源却赚不到钱等。

  问题是变革的动力。蒙自市草坝镇开始创新尝试“龙头企业+村集体企业+农户”的“622”联农带农新模式,与蒙自云科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孵化家庭农场”实践,着力破解群众增收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

  “‘622’联农带农模式,即由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投入土地、大棚、农资用品,并进行日常管理。”万葵介绍,村集体企业为农户购买苗木、改造棚膜、建设水肥系统;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苗源、技术指导、市场销售。最终,蓝莓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企业20%、龙头企业20%的比例进行分配。

  “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畅通了当地蓝莓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分配各环节,形成了紧密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蒙自市振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朱应江说,种植户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蓝莓株产量、商品率、亩产量分别提升15%、10%、40%。稳定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实现了蓝莓产业的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草坝镇仙景社区邱都村的种植户许泽作为最早参与到“622”联农带农模式中的村民,目前已成长为片区小组长,带动周边9户农户成为了家庭农场主。在他的带动下,同村村民王进选择与企业合作种植蓝莓。首年5亩蓝莓采果就赚回了15万元的硬件投入,还盈利4万多元。“今年蓝莓结果多、品质好,按去年的价格,每亩地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利润应该很不错。”王进信心满满。

  草坝镇只是我州蓝莓产业创富乡村的一个缩影。相信随着“622”联农带农模式的推广,农民增收、集体受益、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将得到不断巩固和壮大。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未来,红河州将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一带、一核、两片区”规划布局,持续打造“中国南方优质蓝莓带”,坚持招大引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拓宽全产业链招商渠道,加快蓝莓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