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2月24日

青春绽放在边疆

——记云南大学学子徐勇的民族团结实践之旅

许扬

  徐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许扬

  在祖国西南边陲,有这样一位青年,他告别熟悉的校园,奔赴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边疆热土。他叫徐勇,从云南大学的学术殿堂走来,带着对民族事业的热情,投身于河口县的建设发展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奋斗的深刻印记。

  在这里,他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着民族团结的斑斓画卷,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徐勇怀揣用所学知识报效家乡、投身民族事业的梦想。他深知,要真正研究好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亲身体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了解边境县、乡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运行情况。于是,他报名参加了“青年实干家计划”,如愿踏上到河口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挂职锻炼的道路。

  初到河口县,徐勇便赶上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火热浪潮。“同事们那种不分彼此、各尽其才,一心只为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而努力的劲头,真真切切地呈现出基层党政部门为推动政策落地的现实模样,这是在书本里永远学不到的宝贵知识。”徐勇感慨地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被大家的热情和团结深深感染,也迅速融入其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口县丰富独特的节庆资源,如瑶族盘王节、中越边境花山旅游节、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等,为徐勇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大门。只要有节庆活动的消息传来,他就立刻开启忙碌模式,一头扎进节庆活动的筹备工作中,忙前忙后。“当看到身着五彩斑斓服饰的村民们在节庆活动中尽情欢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我心里就明白了稳边固边、兴边实边的深刻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把各民族同胞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民族节庆文化就是其中一种展现形式。”徐勇在亲身参与中感悟颇深。基于这些体验,他通过与节庆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的深度访谈,撰写了题为《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助推中越命运共同体在边疆落地见效》的调研报告,为边疆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与有益思路。

  “和同事们到村寨里宣讲相关政策时,我学到了一门大学问。大家特别善于把政策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村民听,并且在宣讲过程中认真听取村民的想法和顾虑。这样既维护了政策宣讲的权威性,又照顾到了村民的情感和传统。”徐勇说。在日常民族工作事务处理中,他把这些宝贵的经验牢记于心,在工作中不断践行,努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当然,挂职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我曾因为语言不通闹过笑话,也没少在面对复杂民族问题时出现理解偏差,好在有当地干部、群众的热心帮忙,让我一次次克服了困难。”徐勇笑着回忆道。这些经历不仅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就像耕耘一片希望的田野,关乎民族团结,关乎地区稳定,更承载着边疆人民对好日子的期盼,需要投入无尽的耐心、信心和决心。

  “虽然我只是众多助力边疆发展的平凡一员,但这段经历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下定决心更深入地探究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继续为边疆的繁荣发光发热。”徐勇说。

  徐勇的故事,如同这片土地上的潺潺溪流,一路欢歌、润泽四方,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于边疆建设,为民族团结与边疆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