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的艺术群雕

——简析红河籍作家古萧长篇小说《向云端》中的人物塑造
红河日报 2025年07月27日

  ◎王印吉

  品读红河籍网络作家古萧的长篇小说《向云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小说记述了漂亮、能干、会干,又敢想敢为的彝族女青年阿彩大学本科毕业后,放弃出国到外企工作拿高薪的机会,扎根彝山带领父老乡亲创业致富的艰难历程。

  小说共计20.4万余字,于今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云南省作家协会“山乡巨变,彩云南现”文艺精品专项扶持作品。

  小说优长俯拾皆是,这里仅赘述我感受较深的作家笔下的人物塑造。

  她:新时代彝族中的倔强女性

  在长篇小说《向云端》中,作家古萧紧扣乡村振兴这个时代主题,以滇南红河尤其是个旧的几个彝族山寨为主要取材对象展开创作,成功塑造了彝族姑娘阿彩这个真实生动,个性鲜明的角色。她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所有故事都围绕她展开。

  小说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个旧市锡城镇大梨树村。在这个彝家山寨,阿彩是开拓者,更是弄潮儿。她是大梨树村第一个考入重点大学的彝家人,学的是深受欢迎的外语专业,且品学兼优,毕业后拟被招聘到国外一家薪水可观的企业供职。办完出国手续进入火车站即将奔赴异国之际,她的思想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出国了,要留在生她养她的故乡大梨树村。留在家乡的原因:其一,照顾父母,孝敬双亲。她是独生女儿,父母日渐衰老,身边得有人,否则,生病了,连打120送医院的人都没有。其二,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过上富裕日子。因为她的家乡大梨树村地处山区,虽然脱贫但还不富裕。对于从小关心爱护她的乡亲,她不能一走了之,得做点什么。作家通过描述主人公阿彩断然放弃到国外见大世面,学更多本领,挣更多钱的大好机遇和前程,毅然决然返回家乡创业这一感人行动,向读者呈现一个有孝心,有担当,懂得感恩的彝家女青年形象。

  小说进一步叙述阿彩不断探索用山泉水种植绿色生态蔬菜、养殖稻田鱼遇到重重困难和阻力,经历了无数坎坷后获得成功的例证,生动地刻画了阿彩这个敢想敢干敢闯、不畏一切困难和艰险的新时代倔强女性。在作家笔下,阿彩是个值得信赖、值得依靠,可钦可敬,又非常可爱的彝家姑娘。彝家人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青年。在某种程度上,她代表了一代青年尤其是彝族青年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

  他和他:既是对手又是帮手

  他,是小说《向云端》中“出场”最多的人物之一,也是小说中塑造的第二个重点人物:省里的特派农科技术员孟哲。小说开头部分就把孟哲隆重推出,他与摄影师顾远行、同事孙涛一起到大梨树村游玩。别人是来看风景,拍照片,而孟哲除了欣赏风光美景外,更注重走一路,观察一路大梨树村的土壤、土质,以及植物生长情况。这里抓一把土,那里又抓一把土,并把这些土带回单位仔细分析研究,了解这些土到底富含什么物质?适合种植哪些品种的蔬菜?作家着墨不多,仅用这个细节,就把一个爱岗敬业,痴迷于农业科技的年轻专家形象生动呈现出来。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阿彩到孟哲住处求教时,映入眼帘的是孟哲门口花盆里试种的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是作家笔下描写农业专家对土地和农作物的偏爱,对自己的职业的热爱。以上这两个细节,让孟哲这个一心扑在农业科研上的实干家形象,渐渐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另一个他,是小说中的李墨,他与阿彩、阿山和阿林从小一起长大,他们几个自幼形影不离,关系亲密无间。作家塑造这个人物,使小说的可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李墨原本在镇上做生意,知道阿彩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后,他也回到大梨树村,目的是帮助阿彩,以赢得她的芳心。因此,阿彩在哪里,他几乎就出现在哪里。特别是阿彩遇到困难时,李墨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她面前,协助她克服困难。李墨擅长到河里抓鱼,阿彩家就时常有河鱼改善生活。他想向阿彩表露心迹,又羞于启齿。然而,有一天,当他看到农科技术员孟哲跟自己一直暗恋的发小阿彩亲热时,他才知道,原来阿彩已经名花有主了。于是,李墨忍痛放下曾经的爱情梦想,不声不响地仍然暗中支持阿彩。河鱼,还在送,只是悄悄托人送,不让阿彩知道是自己送的……在作家笔下,李墨,是个多么有素质、有涵养的彝族青年。在小说《向云端》中,作家描写的李墨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我感觉到了他平凡中的伟大。

  他们和她们:携手撑起彝山一片天

  他们是作家塑造的一个群体,是小说《向云端》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部小说的成功,离不开这些人物的支撑。如果说阿彩是一枝花,那么,这个群体便是一片片绿叶。

  村委会主任赵永能,文化水平不高,领导能力也不算强。但是,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村里有什么事,他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是大梨树村人信得过的好领导。作家用了大量事实,来描写和刻画他本分为人,踏实做事的性格。

  阿彩的父亲李长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彝族农民,在小说中,他代表着一代彝族农民的形象。他虽然常年蜗居在山里的大梨树村,见识不广,眼界也不开阔,但他支持女儿阿彩走出大山,去远方闯荡。为了女儿的前途,他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他给我的印象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提得起,放得下。

  他们的成功塑造,为小说增色不少!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反面人物杨树民。他阴险狡诈、坑蒙拐骗,还不时耍流氓。在经商过程中以次充好,坑害广大消费者。他的丑恶嘴脸,在作家笔下被活脱脱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家对他的刻画入木三分,仿佛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作家还刻画了一批劳动妇女,她们各具特色。阿彩的母亲马艳梅,是彝族女性中的贤妻良母,掌握了精湛的彝族刺绣技术。她绣的荷包,连外国女人也迷恋。马艳梅的刺绣师傅李卫红的技术比她略高一筹。李卫红双腿残疾,但她身残志坚,坐在轮椅上刺绣,并将自己的唯一看家本领传授给其他妇女,组织带领彝家妇女发展村里的刺绣副业,工艺挂件、背包、钱包等彝族特有刺绣产品走出山寨,飞向全国和世界。

  村里阿彩返乡时还在上初中的巧妹,深受阿彩影响,刻苦学习,通过几年努力,考上省城的云南农业大学,她要向阿彩学习,将来毕业了也为家乡建设出力作贡献……

  纵观小说《向云端》中塑造的二十几个人物,每一个都有个性特点,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读后便烙印在读者记忆中。

红河日报白鹇 04山乡巨变的艺术群雕 王印吉2025-07-27 2 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