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梓毓 常一鸣 吴富水
本报讯 10月20日,红河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红河州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红河州在推进绿色能源建设、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与显著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红河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密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绿色能源强州建设,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在总体战略指引下,红河州能源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助推全州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支柱。截至2024年年底,全州能源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以上;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7%,占全州GDP比重保持在4%左右;能源行业税收贡献率逐年提高,2024年接近8%,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能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2024年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州工业投资比重达43%。能源已成为支撑红河州绿色铝、硅光伏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推动“绿电+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能源保障能力也显著增强。2025年3月21日,装机70万千瓦的云南能投红河电厂扩建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红河州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红河流域首个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全面建成。“十四五”期间,全州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00万千瓦,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超过7%,2024年达到1225万吨标准煤,煤炭产量提升至1813万吨。到2024年年底,全州发电量较“十三五”末增长33%,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发、用电量均突破250亿千瓦时,在州域内实现基本自平衡。
随着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红河州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红河州坚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效、清洁、安全为导向,积极推动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红河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至49.8%,标志着红河州能源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在全省新一轮新能源开发建设中,红河州率先实现装机215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全容量投产并网,建成省内首个高原山地百万千瓦级风电场。截至今年9月底,云南能投永宁风电场投产并网总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全州现役火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首个煤矿瓦斯发电项目也成功点火。与“十三五”末相比,全州绿色能源装机增长率超过90%,其中新能源装机增长222%。预计今年年底,绿色能源总装机将突破1000万千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红河州持续完善能源网络体系,新型能源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十四五”时期,红河州在生物质发电、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建成4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4.3万千瓦;投产并网新型储能规模42.55万千瓦;全省装机规模最大的泸西抽水蓄能电站(210万千瓦)已获核准,即将开工建设。现代化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电网投资超5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92.67%,创历史新高;建成电网项目超4800项,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0座。弥蒙高铁外部供电工程提前建成,有力保障全国首条民族自治州内城际高铁顺利通车。
能源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红河电厂投产全国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机组,具有单机容量大、效率高、节能环保效益突出等特点,为绿色低碳转型树立了新标杆。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成功入选云南省试点。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新建投产4条支线管道,通气总里程较“十三五”末增长约6倍。全州新型能源体系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能源网络的支撑下,红河州能源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逐步实现从“用上能”向“用好能”的转变。
“十四五”时期,红河州全面推行用电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现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审批时限压缩80%。城乡电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户均配变容量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新要求,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从“十三五”末的41.5小时缩短至2024年的5.15小时,降幅达87.59%。此外,全州基本建成“适度超前”的公共充电服务网络,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红河州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示范站也在开远建成投运。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供需形势,红河州扎实推进产业发展、能源保供、绿色转型和重大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各项主要目标任务。红河州将系统总结“十四五”实践经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能源发展蓝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篇章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