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2025年10月17日

红河州积极应对三轮台风,实现人员“零伤亡”——

风雨同舟筑坚盾 人民至上守安澜

  ●记者  任源源

  “快!必须赶在雨势加大前完成排查!”台风“麦德姆”正在逼近,开远市碑格乡党委书记付忠强的声音在大雨里响起。由乡、村干部和应急队员组成的排查队如同撒开的网,扑向散布在山坳间的村寨……

  “阿婆,下雨不怕,怕的是后山滑坡。”工作人员扶着87岁的独居老人,细心地帮她锁好门。当夜幕降临时,18位村民被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临时安置点的灯光温暖明亮,热菜热饭刚端上来,窗外暴雨如注。

  两天后的清晨,付忠强带着队伍再次出现在落坡洞村。沾满泥土的雨靴陷进泥地,他们弯着腰检查每道裂缝的变化。“排水沟畅通,没有人员回流。”对讲机里传来7支排查队在36个地灾点排查的情况。雨幕中的身影虽然渺小,但身着迷彩服的他们像山腰间跳动的火焰,温暖人心。

  自9月24日起,台风“桦加沙”率先影响红河,紧随其后的“博罗依”和“麦德姆”,更是带来了持续性强降雨考验。气象数据显示:从9月24日20时至27日8时,“桦加沙”过程中,全州平均雨量为10.3毫米;9月28日18时至10月1日8时,“博罗依”过程中,全州平均雨量跃升至60.5毫米,南部地区尤为显著;10月6日13时至8日8时,“麦德姆”影响期间,全州537个雨量监测站中有24个站超过100毫米,132个站达50~100毫米。

  将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是红河州此次防汛工作的突出特点。全州上下将隐患排查视为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推动工作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各级各部门要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危险区、沿河低洼地带、切坡建房点、城镇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雨前、雨中、雨后全覆盖、精准化排查。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出风险隐患3056个,已进行整改并全部落实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此次防汛救灾过程中,我省创新的“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河州通过多次召开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周密部署落实“预报、监测、研判、叫应、转移、救援”防汛“六部曲”,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推动“六落实”责任到人,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各县(市)积极响应,深入实践这一机制,有效推动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无缝衔接。州防汛办充分利用“红河州防灾减灾调度平台系统”,其间累计叫应叫醒各级防汛责任人2525次,确保预警信息不仅“发得出”,还能“送得到、叫得醒”,打通了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在河口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密切跟踪台风动态,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我们每日更新台风专题预报和‘1262’精细化服务产品,梳理风雨影响、登陆时段等关键信息,并对所有应急观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调试,确保监测不断线、数据可上传、预警及时发。”综合业务人员李艺璇说。在屏边县,防汛工作的焦点对准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县119名挂乡包村干部下沉一线,对57个山洪隐患点、145个地灾点及切坡建房、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目前已转移群众82户159人,切实做到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屏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何昌福说。在开远市羊街乡,应急力量严阵以待。“我们严格执行‘1262’预警叫应机制,动态调度10个村(社区)的防汛责任人和监测员,压实包保责任。目前,乡级值班人员16人在岗,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等协同备勤,39名干部职工随时待命。”羊街乡副乡长李智超介绍了基层的备战情况。

  从精准的预报预警到高效的联动响应,从细致的隐患排查到及时的人员转移,“1262”机制显著增强了红河州防汛减灾的整体韧性与实战效能。

  面对台风来袭,红河州的应对行动迅速、有力、有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轮流进驻防汛指挥部,靠前指挥,滚动调度重点县(市)和乡(镇)。10月5日至7日是防汛关键期,州级累计开展防汛视频会商调度12次。严格的带班值守制度确保了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应急联合值班机制,1664名涵盖州、县、乡、村四级的防汛责任人坚守岗位、闻“汛”而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9月24日至10月7日,全州累计下沉干部17712人次,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20126人次,这一系列果断措施,构成了实现人员“零伤亡”最直接、最有效的屏障。值得一提的是,应对“麦德姆”的关键时期正值中秋、国庆假期,人流和物流密集,安全防范难度倍增。全州各级各部门展现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广大干部职工放弃休假,迅速返岗投入防汛战斗。这种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确保了各项防范措施在特殊时期依然能够全面、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

  10月6日,州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州13县(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应急响应,救灾工作同步展开。各级各部门提前预置了包括2830台挖掘机、装载机,530台抽水机,230余套应急通信设备,1630套应急电力设备在内的大量抢险物资。救灾物资储备充足,代储省级、州级及各县(市)储备的各类救灾物资总计超31万件。全州组建了涵盖专业救援队、民兵、电力、通信、交通、医疗等领域的681支救援队伍,总人数达40398人,严阵以待,听令备战。在资金保障方面,省级紧急下拨400万元防汛应急救灾资金,州委、州政府迅速配套200万元州级资金,于10月5日迅速下达各县(市),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风雨过后见彩虹。红河州成功应对连续3轮台风来袭,实现人员“零伤亡”的实践,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检验。下一步,全州将继续完善从基层末梢到指挥中枢的应急体系,不断优化机制、强化措施,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处置有力,继续打赢每一场防汛救灾的主动仗。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