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一鸣 通讯员 马梦婕
本报讯 9月28日,中共红河州委文明办和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到个旧市保和乡白巫山村委会麻玉田村开展2025年红河苏铁野外回归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当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当地村民前往野外,实地查看红河苏铁野生植株生长情况。当一株高2.8米、地径1.6米、胸径1米、冠幅达3.2米×2.6米的野生植株映入眼帘时,在场人员无不惊叹。据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株苏铁生在悬崖峭壁间,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经国内外苏铁专家预估,其树龄已超千年。实地查看结束后,全体参与人员拿起锄头,共同栽种了50株红河苏铁幼苗。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河苏铁是全球范围内仅分布于个旧市的中国特有物种。由于种群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共同评估为“极危(CR)”等级,同时被纳入中国和云南省极小种群保护物种名录。“我们与地方政府建立定期协商和合作机制,将保护红河苏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村规民约以及古树名木保护范畴。红河苏铁还被评为个旧市‘市树’。”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个旧管护所苏铁管护站站长徐佳妤介绍,保护区还积极培育乡土专家,统筹推进红河苏铁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鉴定利用,为其构建“分子身份证”,并持续探索人工繁育路径,目前出芽率已提升至80%。
红河苏铁被发现并命名的31年来,其野外种群数量已从最初的不足千株增长至1368株,累计成功实现野外回归2557株。今年9月22日至25日,红河苏铁保护项目亮相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大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野生植物保护领域的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