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5年08月13日

绿春县大兴镇:

“五字”工作法筑牢防汛减灾安全屏障

  ●通讯员 杨泰霞

  本报讯 绿春县大兴镇是典型的山区城镇,地貌特殊、地质疏松,加之雨季长(5月至10月)、雨量大(年降雨量超2200毫米),滑坡隐患呈现点多面广、分布线长的特点,防汛减灾工作压力大。入汛以来,该镇以“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为指引,系统施策,创新运用“早、防、治、细、严”五字工作法,全力筑牢防汛减灾安全屏障。

  突出于“早”:立足“早”字细化责任分工,明确镇、村(社区)、组三级工作职责。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工作要求,对每一处隐患点详细登记、评估风险等级,落实“一点一策”防治措施;严格执行“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层层压实“叫应、叫醒、回应”责任,确保雨情、水情、汛情信息精准快速传达。

  立足于“防”:对全镇90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紧急转移避险演练124次,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主动亮身份、扛责任,全力开展灾情防范应对工作;强化部门协同与网格化管理,精准预警叫应到村、到户、到人,果断实施封控和转移避险措施。

  聚焦于“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抢抓县委“万吨水泥进农村”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采取“五干”工作法(支部带头干、群众主动干、政府推动干、八方支援干、精神鼓动干),推动小型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治理、早除患。今年以来,共完成84个滑坡隐患点治理,让410户2000余名群众告别“夜不能寐”的担忧。

  着眼于“细”:接到预报信息后,确保叫应到村、到户、到人,信息传递无遗漏、无延迟;备足应急力量和物资,储备应急物资7496件,保供储备辖区大型超市商店5家、大型机械97台;多渠道加强气象预警、灾害防御、应急避险宣传,学习借鉴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进一步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组建应急队伍138支1986人,确保紧急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致力于“严”:实行“领导包村、村(社区)包点、干部职工包户”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强降雨天气及时调度,确保责任到人、监管到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防汛减灾指挥体系始终处于应急激活状态;已组织挂联小分队定期下沉村(社区)开展防汛减灾工作16轮680人次。

  截至目前,大兴镇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51条,组织紧急转移避险7次,涉及23户204人次,无人员伤亡失踪,坚决守住了“不死人、少伤人”底线。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