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立章
立秋时节,泸西县15.4万亩金花梨、雪花梨等挂满枝头,与好山好水构成一幅丰收画卷。“我家种植了40亩高原梨,今年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午街铺镇山林哨村果农王立宏信心十足地说。
王立宏的信心来自一场全“梨”以赴的盛会——6月27日,2025云南泸西高原梨品牌战略发布会在泸西县举行。发布会为优质高原梨进一步打响品牌、拓展广阔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山好水结出好“红果”,2024年,全州种植水果面积达314万亩、产量达383万吨。
丰产背后也隐藏着“甜蜜的烦恼”,那就是众多果农面临着“丰收未必增收”的困境。从优势产业到富民产业,如何实现“产得出”,以及“卖得好”“卖好价”?
发挥“多、特、好、早”优势,擦亮“红果”金名片,延伸“红果”加工链,“红果”进水果加盟店、水果专营店,上电商平台、以节促销……我州全力破局丰收隐忧,果农迎来“丰收的甜蜜”,实现水果产量与价值的双重提升。
擦亮“红果”名片 果香远飘八方
我州蓝莓种植面积超10万亩,产量约占全省的60%,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蒙自海关监管出口蓝莓1425吨,占同期全国出口蓝莓数量的五成以上,居全国第一。
这份骄人的成绩单,见证我州蓝莓产业的实力。蓝莓不仅是我州现代农业的“金名片”,还是“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的“代表作”。
品牌是通往市场的“金名片”。近年来,我州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思路,建立“1+13+N”暨“‘红河九红’总品牌+红河州县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擦亮红河州土特产“金名片”。
随着品牌战略提升,无论是建水阳光玫瑰葡萄、屏边妃子笑荔枝,还是蒙自石榴、河口小菠萝,或者是泸西高原梨、开远蜜桃、石屏杨梅、个旧水泡梨,“红果”红遍八方,远销国内外。
夏季,蒙自市万亩石榴园里,一颗颗红灯笼似的早熟六月红石榴挂满枝梢,在万顷葱绿之间,一片饱和度超高的红色惊艳了夏天。
分拣、装箱、入库……在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包装车间里,工人们忙而有序。“借助‘蒙自石榴’品牌影响力,我们的出口业务越做越大,主要销往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每天出货量达80吨。”该合作社理事长童锋说。
凭借“红河九红”品牌影响力,在第7届南博会期间,“红河九红”系列产品在一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直播中“锋芒初显”,开播不到10分钟,直播间点赞量就突破100万次;开播26分钟,直播间订单交易量达10.16万元。
从“出村进城”到“跨境出海”,“红果”用品牌破解丰收隐忧,用品牌溢价书写“甜果里的经济学”。
多维发力破局 “红果”产销双赢
政策赋能,让我州农产品出口提速增效。《红河州加快对接RCEP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州关于建立农产品进出口联动工作机制的改革方案》等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有力推动“红果”搭上国际列车奔向国外市场。
除了政策赋能,我州还在“红果”销售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蒙自市蓝莓产业串联起种植、分选、加工、销售的现代化产业链,闯出了一条从零星试种到全域布局、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升级、从藏在深山到畅销四海的发展之路。
屏边县以精品战略推动无核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打通荔枝产地与销售地之间的壁垒。同时,建成母本园,成立专家工作站,全力打造精品无核荔枝,增强无核荔枝的竞争力。
弥勒市推行“葡萄产业+特色小镇+红酒文化+旅游景区”融合发展模式,发展餐饮、住宿企业262家,举办葡萄文化艺术节暨葡萄酒品鉴及展销会,构建起“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发展新格局。
弥勒葡萄节、石屏杨梅节、屏边荔枝节、开远蜜桃节、蒙自石榴节……汇聚成红河州的丰收节,以果为媒、以节兴旅、以旅促销。
在蒙自市文澜街道的葡萄种植基地上线的“共享智农果园”,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客人认领了1000余棵“共享果树”,葡萄成熟时,认领人就能到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
近年来,我州各县(市)探索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由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与企业一起搞生产、闯市场。目前,全州共有219家水果企业、370个水果家庭农场和570个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弥勒市产业园区的红河大自然水业有限责任公司首条NFC果汁包装饮料生产线投产,对果品进行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了水果产业链。
河口县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大力引进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市场。
如今,科技为“红果”插上翅膀、品牌提升“红果”价值、产业链丰富“红果”产品,红河州走出了一条科技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让果农真正尝到了丰收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