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纵横·广告 2023年07月22日

水果飘香采收忙 群众增收日子甜

开融 黄健 王佳 叶雨蓉 王春涛

收获芒果

采摘百香果

  7月以来,我州各地瓜果飘香,鹰嘴蜜桃、芒果、百香果等水果进入成熟采摘期,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不断发展壮大的特色水果产业,为群众增加了收入,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甜蜜。

  开远市

  蜜桃大比拼  谁才是“桃王”

  ●通讯员  开融

  本报讯  近日,开远市举行第十三届蜜桃节“蜜桃王”评选活动,全市28家种植户挑选出最好的蜜桃参赛。

  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28家蜜桃种植基地精挑细选品质优良的蜜桃后,将符合参选条件的蜜桃登记、称重、编号,放入包装箱等待评选。此次“桃王”之争,除了对果型有要求外,还需符合外观色泽鲜艳、无病斑、无虫、无损伤及九成熟等条件。评选现场,评审组通过农残、糖分检测,闻香味、观外形,品尝蜜桃风味、肉质、汁液等评出分数,累计相加按得分高低排列出最终名次,评出“桃王”及品质外观一二三等奖。

  经过严格认真评选,酒房村委会团坡村蜜桃种植户陈龙选送的蜜桃以620克单果重量获得“蜜桃王”称号;乐白道村委会冷水沟村蜜桃种植户白文明种植的蜜桃以果面光洁、果形周正、果色鲜亮、口感脆甜等优点获品质外观一等奖。

  开远蜜桃历来以肉质细腻、甜脆不腻而出名,是该市特色农产品,由于果形奇特,底部有钩状突出,弯似鹰嘴,被称为“鹰嘴甜脆蜜桃”。近年来,该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为目标,按照“一乡一特 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在乐白道街道、小龙潭镇、大庄乡等地扩大鹰嘴蜜桃种植面积,不断改良优化品种、强化技术培训、科学防治病虫害、拓展线上销售,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雁”。

  河口县老范寨乡:

  芒果丰收季  果农采摘忙

  ●记者  黄健  通讯员  王佳  

  叶雨蓉  文/图

  本报讯  时下,正是芒果丰收的季节,河口县老范寨乡3.2万亩芒果开始进入采收季。

  走进老范寨乡桂良村委会黄姜坪村民小组的芒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芒果树郁郁葱葱,一个个青中透红的芒果挂满枝头,果子圆润饱满,果香四溢,一派丰收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剪果、装篓、打包、装车。

  老范寨乡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海拔120米,年平均日照171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19毫米,十分适合芒果等热带水果生长。

  陶保宏是黄姜坪村民小组长,每年芒果成熟季都是他最忙的时候,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我家的这片芒果今年长势不错,这离不开科技的帮忙。去年我开始探索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今年全面推广,真是方便快捷。”陶保宏一边采摘芒果一边介绍,他今年种了100余亩芒果,产量可达100余吨,按照每公斤2.3元的价格来算,收益可达23万元。

  据了解,2012年,陶保宏从广西引进“台农一号”芒果苗在自家地里试种,试种成功后,于2013年在全乡推广种植,2015年开始挂果并产生收益。

  老范寨乡属高山河谷和坡地地形,芒果成熟期比其他地方稍晚一些,这就实现了错峰上市。据收购商介绍,当地采摘的芒果将销往广西,目前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我在基地帮忙采收芒果,一个小时17块,工作麻利的话一天可以挣到200多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真的很方便。”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芒果产业兴旺的背后,是老范寨乡探索产业发展迈出的新步伐。近年来,该乡始终坚持把芒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按照“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选取辖区内芒果种植大户作为产业带头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派驻县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提供“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为芒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漫山遍野的芒果树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近年来,该乡作为河口县芒果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走出了一条“小芒果带动大产业”的致富新路径。2012年,该乡在黄姜坪村试种“台农一号”芒果后,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综合考虑地域空间、产业基础和资源分布等因素,目前已形成以“台农一号”、金煌芒、桂七青皮芒果、“红贵妃”芒果等早、中、晚熟搭配的品种结构布局,每年5月初到8月底,该乡都有不同品种的芒果上市。

  截至目前,该乡共种植芒果3.2万亩,产量约3.8万吨,产值可达7600万元。

  红河县阿扎河乡

  百香果巧变“致富果”

  ●通讯员  王春涛  文/图

  本报讯  在红河县阿扎河乡西拉东村委会的种植地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蔓藤下,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百香果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小灯笼般缀满藤条,散发出淡淡果香,显得格外诱人。果园内,果农们正忙碌地穿梭于一排排百香果藤架间,小心翼翼地采收成熟的果实,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

  “今年已经累计卖出6吨百香果,收入大概4万余元,精品果能卖到每公斤17元,电商果卖到每公斤12元,收入比我预期好多了。”西拉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三斗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西拉东村委会在阿扎河乡党委、政府的鼓励引导下,创新“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引进云南鲜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盘活闲置土地200余亩,成功推广台农百香果种植,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村庄富美”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该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后,让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百香果的管理、采摘、分拣、装箱、打包雇佣以脱贫户和低保户为主,累计吸纳80余名务工人员,长期合同工月收入3200元,短期工每人每天收入90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与公司签订保底收购价,种出的百香果全部由公司统一收购,解决农户销售问题,同时,与公司深入合作,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探索“电商+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新模式,加速推进百香果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精品百香果,促进当地百香果“出村进城、走向省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