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语文学科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视技能训练、轻视能力培养,重视结果考核、轻视过程指导等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要求。本文拟从核心素养视角切入,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探究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读促思、读思结合”的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首先需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入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关注字词句段的识记和理解,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这种片面化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新时期育人需求。核心素养理念倡导“全面发展”,要求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树立“以读促思、读思结合”的教学理念。所谓“以读促思”,即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读思结合”则强调将阅读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
核心素养理念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语文课本,而要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优化整合课文。现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广泛,涵盖了众多文体和话题,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寓言、古文等,思想内容丰富多元,但课文篇幅有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该突破教材局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接触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拓展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除了文学作品外,教师还可以选取科普读物、新闻报道、演讲稿、广告语等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材料,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和表现力。同时,还要关注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等,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尝试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批注、提问等方式与文本展开对话,记录阅读感悟,表达独特见解,课后还可以布置拓展性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广泛阅读,撰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为例,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和曹操、诸葛亮的形象特点,接着,以“曹操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诸葛亮是如何料敌先机的”等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曹操求贤若渴的胸襟和诸葛亮料敌先机的智慧。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学会倾听,最后,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细节等方面,探究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并联系生活实际,畅谈阅读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应树立“以读促思、读思结合”的教学理念,丰富阅读材料,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通力合作、久久为功,方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蒙自市载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