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饶达昌
本报讯 6月的绿春县大水沟乡,漫山遍野的澳洲坚果林郁郁葱葱。乡机关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山里有约——同听一堂课”文明实践活动正火热开展,20余位银发种植户认真记录,来自广西的农业专家耐心讲解:“给果树‘理发’要讲究‘三剪三留’。”这幅生动画面,折射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作为全县最大的澳洲坚果主产区,大水沟乡瞄准富民产业、绿美产业发展目标,创新采用“理论+实践”“专家+土专家”培训模式,持续提升果林管护水平。广西专家团队带来“澳洲坚果全年管护日历”,将复杂的种植技术分解为“春夏秋冬+花果树枝肥害”10个易记模块。专家结合本地种植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坚果生长习性、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和修枝剪枝等关键技术,确保每位种植户掌握实用种植技巧。62岁的李大爷指着笔记本上“枝条伸懒腰”示意图笑道:“听得懂、记得住,比说明书还管用。”
坚果示范基地里,技术员手持修枝剪现场教学:“修枝就像吃饭,枝条多不等于结果多,白米饭‘干’得多不等于营养好。”种植户轮流操作,不时发出笑声。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专家耐心解答,以实操演练破解种植难题,现场气氛热烈。这种“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现场答疑”的三段式教学,显著提升了技术培训成效。“以前种坚果总会遇到难题,培训中学到了很多种植管理技术,让我看到了致富新希望。”种植户王玉忠说。
此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现场解决了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6个技术难题,还培育出2支特色服务队——5名种植能手组成“银发技术团”开展结对帮扶,“坚果精简队”负责推广生态种植标准。种植户杨改明算了一笔账:“按新方法管护,我家40多亩坚果明年能增收5000元。”澳洲坚果“先行村”8户种植户还带来自编的山歌:“澳洲坚果满山坡,家家户户唱欢歌……”悦耳的歌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这场‘约定’既是技术推广会,又是干群连心会。我们将以点带面,把‘技术培训+文明实践’创新模式推广到茶叶、林下中药材等产业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大水沟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白金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