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婧汁 段闻润
通讯员 李龙艳
成立于2001年的和平社区,地处个旧市的核心区,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等15个民族在这里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不断提升,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丰富内涵。
彝族群众李翠仙一家是和平社区的居民,像他们这样外来务工的无房户,在这里共有23户。为让各族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平社区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刚来个旧时,我家的经济比较困难,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协调解决了住房、低保等问题,让我们能安心生活下去。”李翠仙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了,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到社区做志愿者,为社区尽一点微薄之力,和其他居民一起建设团结和谐的家园。
作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70岁的彝族群众石光焕当起了和平社区的“银发志愿者”。除了教授彝绣技艺,她还是舞蹈队的老师。近日,石光焕来到个旧市和平小学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身边的非遗魅力,助推非遗刺绣在校园里“活起来”。
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石光焕手捧绣帕,针线在其间来回穿梭,娴熟的手法不禁让同学们为之赞叹,大家或仔细聆听,或动手实践,或欣赏展品。飞针走线间,不仅激发了学生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积极性,也串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石奶奶为我们展示的彝族刺绣非常精美,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和平小学五年级学生周心艺说。
近年来,和平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共享共建的民族团结之路。和平社区先后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和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莉说,社区将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的“心”家园,各族群众在这个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