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辉
认真学习《搞媒体融合要破“心中贼”》一文,让我内心真正受到触动的,是破“心中贼”这个词。我们正处于媒体融合改革中,但目前仍有很多媒体人还在传统媒体时代“徘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中贼”作祟。唯有破除“心中贼”,才能打破进入媒体融合时代的壁垒,真正走进“融”的时代课题。
一、破“等”新闻的“心中贼”,在时效实效上“盯死”
融媒体时代,要牢固树立“抢”新闻的意识,不能随时都处于“等”的状态。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发生森林火灾,建水籍消防员孔祥磊壮烈牺牲。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接受任务赶到孔祥磊生前就读的中学,发回学校照片,官方微信立即发布。这条新闻在全省首发,到第二天中午,浏览量就高达36万,提高了英雄人物报道传播质效。在“人人皆媒”的时代,我们不能“等”新闻,一定要在时效和实效上下功夫,去“抢”新闻,分秒必争。
二、破“甩”新闻的“心中贼”,在内容形式上“出彩”
内容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受众是否感兴趣。不一定全部求新颖,但在内容形式上一定要有独到之处。2020年,就20年前报社前辈拍摄的一张全家福老照片,我专程赶到金平县龙凤村(原名莽人村),重新找到这家人,在他家新房子前又拍了一张全家福,之后又配上龙凤村全景照片。这组图片和稿件在2020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7版上,以《两张全家福 见证脱贫路》为题进行刊发,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还被评为人民日报社当月好照片。在新闻宣传上,人人都是局内人,我们不能当经手就算完成的“过路”新闻人。要建功融媒体时代,必须在新闻的内容形式上下功夫,做足策划功课,才能生产出内容生动独特、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闻产品,我们的新闻宣传也才能“出彩”。
三、破“软”新闻的“心中贼”,在舆论阵地上“雄起”
州内主流媒体要宣传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就读者而言,有些常态化的动态新闻,看着感觉不够“给劲儿”。但在舆论阵地建设上,我们要多想办法让新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硬”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把新闻采写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要学会认真思考,这条新闻的价值在哪里?发布后会有什么效果?受众看了这条新闻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这条新闻适合发在哪个媒体平台?怎样发才能使新闻信息的价值最大化等,都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尤其是作为州级媒体,要在媒体平台权威性建设和新闻稿件的质量上下功夫,不管是正面新闻还是负面新闻,都要在第一时间发声进行舆论引导,这样才能掌握话语权,才能树立权威性,才能在舆论阵地建设上“雄起”。今年来,利用各媒体平台开展的媒体问政,就是最好的监督方式,极大地激励了一些部门在工作作风上的转变。
四、破“旧”新闻的“心中贼”,在宣传效果上“耐看”
新闻,不是旧闻。对待新闻,要破除“旧”新闻思想,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新。有些新闻,总被戴上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的“旧帽子”,不是没有原因的。到现在,还有些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遇到和以前采写过的同一类型的稿子,就把以前写过的翻出来,改一下日期和相关内容,就算完工。在写稿子时,在形式上固化,还处于写好报纸平台用的稿子即可,不再考虑其他平台用稿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不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在融媒体时代,每一位媒体从业人员都要与时俱进,跟着新闻事业发展的节奏走。尤其是现在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我们在一次采访中,要把眼光放到报纸、官微、客户端、视频号等多个平台上去加以考量,这也就给我们的采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新闻产品是否“新”,是否能让受众眼前一亮,就必须要破除生产“旧”新闻的“心中贼”,生产时效性强、宣传效果好、群众乐于去看的新闻,也只有多生产能够激发起受众兴趣的新闻产品,我们的媒体平台才能够让老百姓爱看。
五、破“躺平”的“心中贼”,在工作业绩上“争先”
工作要出成绩靠谁?靠人。媒体融合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融合发展。要靠建立健全好的体制机制,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制度建设上创新,激励干部职工主动作为,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这样我们的改革才是成功的。在工作中我们看到,还是存在着“躺平”者,抱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心态面对工作,不会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要赶超先进,形成良性竞争;部门与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作者单位:红河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