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顾国斌
本报讯 近年来,泸西县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创新推行“民情账本”工作机制,通过“敲门行动”摸实情、“民情台账”一本通、分析研判一次办,有效回应群众关心关切,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问需”转变。
泸西县组建由包村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民情收集队”,按照“一村一组、一组多户”的原则,队员分片包联全县87个村(社区),通过上门走访、院坝座谈、田间地头交流等方式,全面摸排群众在生产生活、政策落实、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诉求。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收集诉求4362条,整合民政、社保、工会、残联等部门资源,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帮扶救困、技能培训等10余类民生需求的“民情台账”,实现问题清单化、项目化管理。
为推动“民情台账”高效办结,泸西县建立“党总支书记牵头、多方参与、集中研判”的工作机制,各村(社区)每周召开民情分析会,对台账中的问题进行分类研判。针对能立即解决的“小事”,由网格员现场办结;对需要协调的“难事”,由党总支书记召集相关站(所)负责人、驻村工作队等召开联席会议“一次办”;对重大复杂问题,上报乡(镇)党委统筹解决。2024年以来,泸西县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00余起,协调解决就业、教育等复杂问题76件,通过“红邻里”就业服务中心促成130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
此外,泸西县充分发挥“红邻合伙人”机制作用,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企业、志愿服务团体等2100余个单位、组织和个人力量,签订共建协议,明确项目内容和职责任务;建立“红色合伙人”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利用红邻暖家阵地积极开展问题协商会、“邻里茶话会”等社群活动,动员5200余户居民参与治理,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件。同时,将“民情账本”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年度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擂台比武”“书记讲给书记听”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