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如画的八条半村
●记者 申薇琦 张玉琴 文/图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地处中越边境的河口县河口镇城郊村委会八条半村民小组,在天光云影下展现着独特的边关风情。
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进入村中,只见青山绿水、鲜花斑斓、流水潺潺。滇越铁路穿村而过,米黄色小楼整齐划一,倚河而建的休闲泳池波光粼粼,人群熙熙攘攘,一幅业兴景美、民乐村富、边境稳固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1903年,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时,以“一条”为1公里的计量单位,河口火车站到此地刚好有8.5公里,“八条半”之名由此而来。八条半村子不大,总面积0.02平方公里,与越南老街省保胜县班阀乡南所村隔河相望,边境线长1.5公里,居住着汉族、苗族、傣族等5个民族,共31户109人。
“以前的村子可谓‘破败泥草房、参差篱笆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城郊村党总支书记林贵东已任职三届,可以说,他是八条半村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14年起,河口县委、县政府带领村民一起美化村容村貌,拆除重建29套民居,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如今,整个村子旧貌换新颜,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林贵东说。
昔日的黄土坡被推出一片平地盖起新房,村民从矮小破旧的瓦房统一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推窗可见绿、举目可赏景,院内花果飘香,家中摆设井然,村庄处处涌动着活力。
村庄美,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晨起六件事:一查红旗飘飘、二把菜园浇浇、三将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到边境绕绕、六把农活干好。”在八条半村,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小绿牌上的内容,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泼水狂欢节、民族时装秀、星空电影……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是满足了各族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村民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交流互助,关系越来越近、越来越亲。
正如林贵东所言,在八条半村,乡村振兴渐开灿烂新花。近年来,河口县聚焦边境村特色,努力打造文旅融合型幸福村,“八条半·忆光年”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以建设生态宜居边境旅游度假村为突破口,以百年滇越米轨文化为主线,建成集无边泳池、观光栈道、枕木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综合体。2023年3月,项目正式开业,人气之旺远超预期。2023年,八条半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5万元以上,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村民因边而富、因边而兴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印象中,八条半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经过改造,这里变成了有山有水、有花有树的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行走在村子的观光栈道上,来自东北的游客陶建明感叹道。
“这里距离南溪河口岸只有20分钟的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小吃味道很好,是一个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越南游客陈秋湾体验感满满。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乡村振兴光有一个点不行,得连成线。”河口镇副镇长普李瑊瑊十分清楚,要做大做好乡村振兴这个蛋糕,需要集聚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八条半村与周边村落联合打造推出了“一日游”精品路线,受到广泛好评。
“真是没想到,小山村竟然也会有这么一天。”村民李文欣在家附近的超市当上了收银员,休息时,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搬一把小板凳,坐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以后还可以开民宿、农家乐,不用背井离乡了。”李文欣说,还有邻居在景区内当厨师、保洁员、救生员,现在村民们家家住别墅、月月有收入,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家更团结,生活更有奔头了。
岁月荏苒、风物变迁,穷乡成了富壤,山村成了花园。林贵东信心满怀地说:“我们会迎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