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优”而行 近悦远来

——泸西县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纪实
红河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李立章

  ●记者 李立章

  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2%;推行1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套餐式”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一套表申报、一个窗受理、一次性办成”,实现政务服务机构从审批“一个事项”转变为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全流程办理;37家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独立办事窗口96个,集中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182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泸西县优化营商环境“实招”频出。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泸西县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构建市场机制有效、政府保障到位的营商环境,全力培育和保护经营主体,以好“营商”迎商、引商、赢商、盈商,拼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好成绩,助推县域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泸西县以市场主体感受、需求为着眼点,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易事快办、难事妥办,在加快项目落地、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惠企助企等方面发力,主动服务市场主体,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服务的温度和力度。

  泸西县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和“跨省通办”。通过将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线上线下相联动,解决了企业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将“多扇门”变“一扇门”;通过“抓清单、抓调度、抓整改、抓下访、抓服务、抓指标”“六抓”模式,全力打造让市场主体满意、让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采取“周提醒、月总结、季调度”的方式,倒逼推动各项服务工作落细落实,不断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由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形成“三个挂包清单”,结合干部“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推行“一对一、一站式”服务,变企业“找政府”为政府主动“走上前”,主动帮办项目,开展业务咨询、申报指导、审批协调等一系列精准高效服务。

  泸西县克服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用地规模大、审查环节多、报批方式复杂、发展形势多变等多重困难,做到项目审批快、征地拆迁快、用地保障快、施工进度快,创造了园区建设的“泸西速度”。

  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一期项目于 2023年8月27日开工建设,广西和泰、青岛宜博等上下游企业陆续签约入园……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让泸西县成为投资者竞相奔赴、扎根筑梦的热土。

  “当初选择到泸西县发展,就是看到泸西县不仅有好山好水,而且有优质的营商环境。落地泸西县10年来,目前已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成全覆盖喷滴灌系统设施大田3000亩。其中,包括1500亩温室大棚、两座蔬菜采后处理中心、一座育苗中心。”明康汇泸西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雷武沛说,营商环境“沃土”成就了基地辉煌,从G20杭州峰会到“国宴”餐桌,再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特许食材供应商,从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到走出国门远销多个国家,“泸西蔬菜”越来越受欢迎。

  以“优商”换“赢商”。泸西县先后引进国家和省、州农业龙头企业29户、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11户,蔬菜企业达380家,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45个、种植大户1083户。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泸西县蔬菜种植风生水起,该县蔬菜种植常年达67万亩次,产量166万吨、产值40.01亿元,蔬菜总产量、人均蔬菜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小香葱基地面积13万亩,复种面积46.5万亩次,产值35亿元,小香葱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成为国内单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香葱种植基地。

  随着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快速推进,泸西县开放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将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泸西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