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2020年08月21日

“日受理、周交账” 跑出服务“加速度”

车安达 李斌

  编者按

  今年2月以来,红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州委关于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要实行“日受理、周交账”的指示要求,在州委、州政府的统筹协调和联动推进下,坚持“前置思考、清单管理、流程服务、范本操作、全程监管”的工作思路,主动下沉,前置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实行清单式、挂账式的“日受理、周交账”管理,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落地实施。

  ●记者  车安达  通讯员  李斌

  “太快了!真没想到效率会那么高!”这是红河县马帮古城建设改造项目东门片区A地块停车场工程项目业主郭建刚发出的由衷赞叹。原来,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当天,他就拿到了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项目建成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类似的事例,在我州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已不是个案。记者了解到,在一个个项目业主的赞叹背后,是来自全州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按照州委工作要求,以“前置思考、清单管理、流程服务、范本操作、全程监管”的“二十字”工作思路,对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探索推行清单式、挂账式的“日受理、周交账”工作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有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为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日受理、周交账” 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

  从沙盘上看,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犹如地下天河,蜿蜒贯通包括红河州在内的6个滇中州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需办理19个配套砂石场支持工程建设,其中红河州境内就有3个。今年7月10日,3个砂石场的采矿许可证均办理完毕,办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这样的高速与高效,正是得益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日受理、周交账”的工作机制。

  何谓“日受理、周交账”?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庄斌给出了答案:“结合‘二十字’工作思路,对能够及时办理的事项,我们实行当天受理当天(或当周)办结。受条件限制当周不能办结的,及时予以回复,实行挂账式管理,持续跟进,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庄斌以滇中引水工程的砂石场项目为例,“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提前两年就将项目纳入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并成立了工作专班,全程跟踪问效。专项工作的周报也从项目启动之日同步开启,一周一报,直至采矿许可证办结,期间从不间断。”

  据该局矿产开发管理科科长郭宝琨介绍,“这样不仅能让上级部门和项目业主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也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期间发现的问题,为项目实施节约时间。”

  记者了解到,在“日受理、周交账”向纵深推进的同时,提速增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也为项目业主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制度性成本。

  2019年,州级用地预审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为13个工作日,在“日受理、周交账”的工作要求下,这项工作的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为一周内。

  “时间压缩,工作质量反而提升了。”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科科长钱红燕介绍,“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的是各个环节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正是得益于此,一些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也在突破了重重困难后得以顺利完成。今年以来,我州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弥勒至蒙自铁路用地已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弥泸大型灌区工程建设项目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用地预审;红河州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的11条高速公路中,6条已上自然资源部审查;红河州“互联互通”涉及的10条高速公路中,3条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用地预审。

  “可以说,‘日受理、周交账’已成为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有力抓手,对我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庄斌说。下转2版  上接1版

  “二十字”工作思路  整合提速强化服务

  自2019年3月挂牌成立后,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开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新的职能、新的定位,推动着工作思路不断从被动向主动、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二十字”工作思路因此应运而生。

  思想上的破冰,带来行动上的突围。

  为尽量减小疫情带来的影响,今年3月至4月,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4个保障服务组,分别前往全州13县市,帮助项目业主、矿山企业解决用地保障、矿权审批、空间规划等实际困难。

  在此过程中,服务组发现云锡公司大屯锡矿的采矿许可证7月份到期,一旦因此停工,企业每天将面临6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锡矿的发证权限属于自然资源部,办证流程繁琐复杂,短期内难以办结。为帮助地方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二十字”工作思路积极为企业解困。经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在报件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帮助办理了延续2年的采矿许可证,并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按照审查要求,向自然资源部提交后续登记申请。

  7月16日,续期的证件交到了企业手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二十字”工作思路到底是如何发挥效用的?从具体的工作要求中便可窥探一二。

  ——前置思考,主动提前谋划,促使自然资源要素成为各地统筹发展的“第一要素”和项目建设的“第一考虑”;推动工作重心“向前”和“向下”,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指导县市和项目业主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和科学选址,尽量避免反复调整用地红线导致出现重新申报审批等问题。

  ——清单管理,将全州纳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管理系统的各类重点服务对象形成“项目清单”;按照各科室职能职责,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限和责任人,形成“任务清单”;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汇总收集形成“问题清单”。然后对照“三张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形成清单管理、清单落实、清单整改、清账销号工作模式。

  ——流程服务,建立重大项目专人专班跟进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的保障模式,实行过程控制,整体推进工作。同时,开辟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切实服务保障好重大项目建设。

  ——范本操作,围绕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各个环节的工作,编制办事指南,为县市和项目业主提供操作范本,全力规范和提速审批。同时,通过委托下放权限、合并审批事项等,不断优化审查办理程序,推动审批环节“能简尽简”。

  ——全程监管,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综合服务体系,全方位支持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各项工作的全程监管,做到依法依规审批项目。

  一系列服务保障的“加法”,换来的是时间成本的“减法”和经济发展的“乘法”。

  今年上半年,全州列入“项目清单”的1327个重点项目中,已保障832 个。全州供应建设用地总面积625.79公顷。

  全程监管  以严格执法实现闭环管理

  “全程监管,是工作闭环中的末端,也是开端。一切工作的落实,都要依靠它来实现。”庄斌说,“当我们开始规划时,执法监察也同步开启。”

  围绕“全程监管”,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仅对规划中触碰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也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让执法工作真正成为保护自然资源的“利剑”和“拳头”。

  建水县西庄镇位于泸江河上游。一直以来,小规模的非法采砂情况偶有发生。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两名村民在西庄镇高营村大砂地进行非法采砂,占用并毁坏了永久基本农田。县自然资源部门随即对该案进行了立案查处,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同时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归案并接受法律的惩处。

  “通过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如今西庄镇占用耕地采砂的行为已经全部取缔并复耕。”建水县自然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陈流介绍,截至目前,已向公安机关移送6起违法案件,真正做到“查处一件、震慑一方”。

  近年来,我州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不断加强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的合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形成打击合力,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反规划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厉查处,以敢于碰硬、严格执法的精神,将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啃下,在保障全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有效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秩序,为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声明:红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80020

举报电话:0873-3055023 | 新闻热线:3055077 3055079|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