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史丽
本报讯 近年来,个旧市通过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塑造中华文化个旧IP、实施“锡文化+”战略,不断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强大内生动力。
个旧市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红色基因在各族群众中代代相传。该市投资79万元在曙光日报社旧址演出红色庭院话剧《李鑫》,呈现云南工矿运动拓荒人李鑫同志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开创革命的“家国天下始于个人”情怀。自红色庭院话剧《李鑫》首演以来,截至目前,共演出26场,观众累计3000余人次。同时,建好红色教育基地,强化教育功能,统筹做好全市14个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打造一批研学旅行和红色体验精品线路,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个旧市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文化符号和形象,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通过视觉感观,真真切切让群众感知到民族团结的形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沙甸街道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内建成占地1576.26平方米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中心,作为全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场教学点,纳入青少年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3个红色体验点。同时,在主题教育中心融入研学旅行和红色体验精品线路,截至目前,共开展研学活动52场。以锡都铸梦小剧场为抓手,通过“理论+文艺”的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328场。
个旧市充分挖掘锡工业遗存、工匠精神等锡文化内涵,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践行一代代云锡人坚守产业报国、回馈社会的初心本色,主动参与到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来。投入专项资金引进4D全息影像、AR互动等现代技术,对个旧市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沉浸式场景还原古代锡矿开采过程,打造云锡文化浮雕墙,再现锡矿采、运、选、冶的生产场景。在建的有色金属研培中心,进一步丰富工业研学内容,开发矿工生活体验、锡器手作等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可观赏、可体验、可学习的工业文化IP。同时,建好用活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基地建成后组织5批次200余名民营经济人士参观学习,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凝聚起共同推进个旧市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