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立章
石屏县湖东杨梅专业合作社有成员110户,种植杨梅10798亩,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户发展杨梅产业,实现总产值1.3亿元。合作社不断完善杨梅产业“产—供—储—销”全链条,以特色产业培育助推农民奔向“梅”好“钱”途。
在我州,像湖东杨梅专业合作社这样蓬勃发展的农民合作社并非个例。建水县建辉食用菌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订单合同、“三金”增收、服务带动等多种模式,有效联农带农,助推产业融合和农户增收。泸西县贤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组织领办经营模式,构建农户、村委会、合作社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三方共赢。开远市供销合作社指导群力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坚持标准化生产,带领2000余户农户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优质稻,走出增收致富新“稻路”。
一个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描绘出“建一个合作社、兴一方产业、富一片百姓”的新景象,成为富民兴村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红河州供销合作社持续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推动“单打独斗”转向“共同致富”。
“党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多种“合作社+”利益联结模式在红河州这片沃野扎根、开花、结果。建水县建青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811”收益分配机制: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种苗、农资、技术、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企业对接、农户监督;农户负责大棚及滴灌建设、运行管理。最终销售利润按农户80%、合作社10%、企业10%的比例分配,实现三方共赢。红河县采取“合作社+”的方式探索出以“农户+合作社+集体公司+龙头企业”的多元产业运作模式,结合“收益直接分配+利润二次分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培育竹编、梯田蛋鸭、小菌菇、芭蕉芋等“一乡一品”特色产业10种,蛋鸭等农产品收购体系逐步覆盖全县92个村(社区),带动3.4万户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
一手抓培育壮大,一手抓联农带农,很多村庄因为合作社这一发展“引擎”,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拓宽了合作社发展之路。
近年来,州供销合作社规范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5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4个,吸纳农民入社24万余人,带动农户55万余户。通过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方式,建立“双绑”机制农民合作社104个,绑定农户5.14万户。实施村社共建工程,发挥出党组织政治组织优势与合作经济组织经济产业优势,通过“五种模式”领办农民合作社360个。
红河州供销合作社领办的石屏县湖东杨梅专业合作社和建水县建辉食用菌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荣登《2024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名单》。全州建成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12个(其中国家级61个、省级297个),8个合作社进入全国50佳合作社行列。
荣誉与数据的背后,是州供销合作社坚持守正创新,践行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完善供销治理制度体系为主线,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为抓手,深入实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年攻坚行动的结果。通过创新组织体系、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推进综合改革破冰突围,综合实力与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田畴织锦绣,沃野遍生金。一个个农民合作社提升了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