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天龙
本报讯 近年来,泸西县把高原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通过党建引领、联农带农、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渠道,做好“梨”文章、兴好“梨”产业、强好“梨”经济,让高原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泸西县聚焦打造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高原梨种植基地目标,探索“党组织+高原梨种植协会+合作社+农户”协同发展机制,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高原梨总种植面积15.4万亩,占云南省种植面积的20%,梨产量21.82万吨,产值11.6亿元,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位居云南省第一位。该县提供育种研发、生产加工、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技术指导、土地运营、托管业务等多元化服务,充分组织动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帮助指导;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授牌成立云南省第一个高原梨产业专家工作站——白松龄专家工作站,为高原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第四届全国梨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中华好梨”品鉴推介活动中,泸西雪花梨参赛样品获“中华好梨”称号,美人酥获“金奖”。
泸西县还立足“产业带就业、就业促产业”思路,统筹整合资源建成集食宿、培训、就业等于一体的“红邻里”就业服务中心,开发“红邻里”用工小程序,在高原梨成熟黄金季,提前发布采摘包装、冷库储藏、市场对接、车辆运输等用工需求,推动广大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土地流转、引导就地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户融入产业链,通过“一把手”招商,成功引进浙江菜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水果分拣车间10000余平方米,水果采摘分拣季节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每日平均工资达250元。紧盯外地客商在挑选、采买、收购、运送、分拣、包装、装卸高原梨等环节的用工需求,提供“协会+代买+客商”的服务,代买人由党组织和协会挑选信誉较好的果农担任,对其代买行为实施监管,全程坚持“诚信服务,买卖公平,计量提成”,推动果农收入持续提升。
此外,泸西县坚持把农文旅融合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乡土文化等优势为依托,锚定城区及邻近县(市)消费需求,投入1500万元,在羊格黑村打造集特色餐饮、高原梨主题文化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区,配套完善梨花广场、观光环线、健康步道、水上乐园、休闲垂钓等基础设施,利用村庄原始古朴风貌,打造与“梨”相约、永不分“梨”等网红打卡点,大力发展以“忆乡愁、赏梨花、品美食、秀才艺”为主题的“周末游”“近郊游”等特色乡村休闲旅游,让“颜值”转换成“价值”。采取“党组织+合作社联承包商”的模式举办梨花节,开展“梨王争霸”、优质梨评比、梨果入园采摘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带动群众创收。自2023年以来,泸西县午街铺镇通过“梨花节”活动出租摊位、吸引商品展销、引进活动赞助,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农民群众摆摊及劳务创收50万元,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突破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