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

22万余只小山羊奔向全国大市场

红河日报 2025年06月16日

  放养中的弥勒山羊。

  ●通讯员  赵树龙  文/图

  “我来弥勒收购山羊有很多年了。弥勒山羊肉嫩汤鲜,很有嚼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每年的收购量在3000只左右,主要发往广州。去年,‘弥勒红骨山羊’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后,今年的销量更大。”来自四川的收购商鲁道安说。

  目前,弥勒市山羊养殖产业已形成“农户散养+企业引领”的发展格局。2024年,弥勒市共出栏山羊22.55万只,畅销全国各地,当之无愧地成为“山羊养殖大市”。

  “我们的山羊品种在省外很受认可,一年能卖出几千只种羊。养殖户用公司的公羊与当地的母羊进行杂交,品种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原本母羊产仔可能只有1只,改良后有时能达到3至4只。小羊生长速度快,长到50公斤需1年左右时间,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云南立新羊业公司负责人说。

  走进云南立新羊业公司的养殖基地,种羊繁育基地、饲料基地、动物防疫隔离带等功能分区规划有序,标准化圈舍通风透气,山羊运动场、贮料池、饲料仓库干净整洁,为山羊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基地还配备先进的育种设备和种羊生产性能测定设备17台(套),应用现代育种技术进行良种扩繁,年培育父母代商品种羊5000多只,确保了山羊品种的优良性和养殖效益的稳定。

  近年来,云南立新羊业公司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山羊订单养殖,每年向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销售山羊3000多只,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每年解决周边村民就业60余人,收购1000余户村民的玉米秸秆,为农户增收885万元。

  家住弥勒市西三镇戈西村的毕川自2019年起就在云南立新羊业公司上班,目前,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在这几年中,毕川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凭借这些技术,他在家中养殖了10余只山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羊倌”。

  在弥勒市朋普镇团结村委会黑母鸡村,普自宏和赵蓝芬夫妇养殖山羊已有20余年,村民亲切地称普自宏为“老放羊”。在他们的带动下,附近部分村民也走上了山羊养殖的致富路。

  每天清晨,普自宏都要将300余只山羊赶到山上放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养殖技术的提升,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达20余万元。普自宏自豪地说:“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村规模养殖户达到了3户,养殖规模在200只至300只左右,散养的农户更多。”

  如今,弥勒山羊坐上“直通车”,16小时到达广州,28小时到达杭州,30小时到达上海,35小时到达北京,通过当地检疫部门检测后,直达消费市场,成为一道美味可口的高原特色佳肴。

红河日报要闻 0222万余只小山羊奔向全国大市场 赵树龙2025-06-16 2 2025年06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