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们在串珠。
●通讯员 王大丽 文/图
从“顾家难挣钱”到“家门口增收”,红河县乐育镇妇女的串珠逆袭之路令人瞩目。乐育镇党委和政府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探索“来料加工+弹性工作”模式,为农村妇女搭建起“巧工坊”就业帮扶平台,让串珠编织成为激活乡村“指尖经济”的新引擎。
乐育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由党组织带头赴红河县迤萨镇勐兴社区考察学习的方式,将串珠编织技术与来料加工模式引入本地。依托“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机制,迅速建立“巧工坊”就业帮扶平台,党员干部化身技术指导员与就业联络员,为妇女提供零距离技能培训,推动串珠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根。
在乐育镇“巧工坊”内,数十名妇女专注穿引珠线、拼接造型,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串珠逐渐成形。依托来料加工模式,乐育镇党组织按各村委会需求将原材料统一配送至村内,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在家灵活务工,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值得一提的是,串珠技术与乐育镇非遗刺绣碰撞出新火花——妇女们将珠串设计融入传统刺绣,以彩线锁边加固珠艺品,让平面绣增添立体珠粒美感,既拓宽了增收渠道,又为非遗技艺注入创新活力。
从“输血”到“造血”,乐育镇以“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支点,实现“田间地头干农活,灶台旁边串珠子”的灵活就业模式。如今,“巧工坊”已成为30余名妇女的“幸福驿站”,串珠不仅串起了致富珠链,还串起党群连心、妇女自强的奋斗足迹。乐育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拓展来料加工产业链,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碗”、吃上“手艺饭”,在乡村振兴中书写更温暖的民生答卷。
从留守困境到“指尖织梦”,乐育镇妇女用一根珠线、一双巧手,将农闲时光转化为增收动能,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经济共振,既守护了家庭,又点亮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