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新现镇推行“两花”轮作模式——

土地生“金” 村民得利

红河日报 2025年05月20日

  ●记者  李梓毓  

  通讯员  杜娟  熊山梅

  农忙时节,屏边县新现镇水塘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刚采收完油菜花的地块,紧接着便种下菊花。村民们翻土、栽苗,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近年来,水塘村以“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油菜花、菊花“两花”轮作产业,蹚出了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水塘村地处山区,产业单一,一度面临“靠天吃饭”的困境。2024年,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牵头,村集体率先承包70亩土地试种油菜花,开启了产业发展的“破题之旅”。

  “村集体带头干,我们放心。”村民朱鹏云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今年5月,村集体示范种植的70亩油菜花迎来丰收,预计总销售额突破10万元。金黄的油菜花不仅盘活了土地,也让村民看到了特色种植的潜力,油菜花田亩产收益达1500元,直接激发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

  油菜花采收后,土地无缝衔接转入菊花种植。5月13日,在300亩药用菊花种植现场,村民们在村集体的组织下分工协作,让嫩绿的花苗扎根沃土。此次菊花种植由村集体免费提供种苗,农户自主管护,预计亩产可达1500元。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土地轮作每亩增收800元,实现了“一田两收”。

  “两花”产业的成功,核心在于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协同。村党总支成立产业攻坚小组,9名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学习技术,形成了“党员示范田”。驻村工作队发挥资源优势,协调农技专家开展指导。村集体通过“订单农业”与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菊花以每公斤1.2元的保底价收购,构建了稳定的产销渠道。

  2024年,水塘村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较上年大幅增长,脱贫人口户均增收1200元。从单一粮作到“两花”轮作,水塘村实现了土地产值翻番,同步探索出了“党组织引领、村集体搭台、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山区产业发展模式。

红河日报社会纵横·广告 04土地生“金” 村民得利 李梓毓 杜娟 熊山梅2025-05-20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