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州委九届九次全会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近年来,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绿美红河建设,把绿色低碳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4%,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9.72%,全州13县(市)继续保持“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践行。
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决守护好绿美红河秀美山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持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守牢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系统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和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深入推进绿美红河建设,不断增添群众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打造更多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
要坚决守住污染治理底线,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保护是前提,也是底线。近年来,虽然我州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原湖泊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在抓实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上持续用力,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滇南中心城市空气联防联治上持续用力,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治理,让“天然氧吧州”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在全力落实河湖长制上持续用力,切实履行好守土职责,加强异龙湖、大屯海等湖泊保护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守护好高原明珠;在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水土共治上持续用力,加强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管控,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绿色低碳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当前,我州森林覆盖率59.72%,森林蓄积量1.17亿立方米,森林生态价值评估达1400亿元以上,为推进林业碳汇开发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要积极挖掘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的潜力,盘活生态资源,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向“绿色”要经济发展,把红河固碳贡献转化为真金白银;坚持做大绿电规模,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企业节能改造和“绿色工厂”“绿色园区”“零碳园区”创建,塑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提供更强的支撑力,注入更大的绿色动能。